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手术显微镜( *10)观察20例(40侧)成人头颅面神经、位听神经 和小脑前下动脉(AICA)的关系:面神经、位听神经在小脑桥脑池及内 听道的血供:岩骨内骨迷路、内淋巴囊与岩骨表面标志的位置关系。主要 实验结果为: 1.面神经根在桥延沟位于展神经外侧平均距离8.76±1.42(5.94── 12.32)mm,位于位听神经根内叙稍上方1.98±0.099(1.03──4.46) mm,位于舌咽神经根出脑干处的上方约8.15±2.18(4.54── 14.26)mm;面神经由脑干至内听道口的平均长度为14.58±4.38 ( 0.52──19.54)mm; 2.中间神经近侧段、中间段、远侧段平均长度分别为6.48± 4.21(0.0 ──18.85)mm、9.68±4.55(0.85──18.95)mm、5.73±2.78(1.4 ──16.06)mm,中间神经中间段1根22侧,2根13侧,3根5 侧,无4根以上者。 3.小脑前下动脉绝大多数发自基底动脉,共37侧(92.5%), 其中 36侧(90%)自基底动脉下1/33段发出,3侧(7.5%)与小脑后 下动脉共干。多数为一支(36侧,90%), 二支有4侧(10%), 依据其与面神经和内听道的关系,小脑前下动脉分为三段:内听 道前段、内听道段、内听道后段,内听道前段多位于面神经前下 方,内听道段及内听道后段多位于神经的下方。在内听道段,10 侧(25%)位于内听道口,6侧(15%)位于内听道内,20侧(50%)位 于内听道的外侧,4侧(10%)远离内听道。40侧小脑桥脑角中, 39侧(97.5%)小脑前下动脉发出迷路动脉、返支36侧(90%)、 弓下动脉18侧(45%)。迷路动脉1-3支,多起始于小脑前下动 脉(AICA)内听道前段及内听道段;返支(RAP)0-3支,多 起始于AICA内听道前段及内听道段;弓下动脉(SA)0-2支, 多起始于内听道后段。 4.在岩骨后壁以总脚在岩骨后壁的最浅部分(CC1)和前庭(A) 为底,岩嵴与乙状窦前缘的相交点(PS)为顶可以得出一三角 形区域,在这个三角形得底部区域(相对于CC1)安全磨除骨质 的厚度平均为0.3087± 0.11 cm,顶部区域(相对于后半规管最后 端)平均厚度为0.3951±0.2730cm,二者中间为0.3542± 0.2617cm。在PS前1.242cm、PR下0.342cm,在岩骨后壁2mm 内磨除骨质可以不伤及骨迷路。 5.内淋巴囊与内听道口后缘的平均距离为1.1685±0.1435cm,与XI 神经后缘的距离1.3857±0.1733cm,与陆的平均距离为1.6703 ±0.3509cm,与 PR的平均距离为 0.1637±0.2849cm。 上述解剖结果为外科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对于术中面神经、耳 .2一 小脑桥脑角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与听神经向手术相关问回的研究 蜗神经定位,掌握骨迷路、内淋巴羹与岩骨表面标志的位置关系,保证进 一步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面神经、位听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存率有重要 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