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磷毒物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发展针对含磷毒物的实时快速检测技术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符合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荧光传感法具有便捷高效,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符合对含磷毒物实时快速检测的发展要求,但存在传感响应时间长、恢复性差以及对不同含磷毒物识别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将从荧光材料的制备、材料的复合改性以及优化数据处理手段等角度出发,丰富荧光传感法在含磷毒物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第二章中合成了一种苝酰亚胺衍生物,通过控制溶剂挥发速率研究了该化合物聚集体的自组装特性,通过偏光显微镜考察了聚集体的光学各向异性。利用静电纺丝法成功构筑了该苝酰亚胺衍生物复合的荧光纳米纤维,在纳米纤维内部苝酰亚胺聚集体有序排列,复合纳米纤维表现出明显的光学各向异性。考察了制备的荧光纳米纤维对有机胺的传感响应,相比于直接制备的苝酰亚胺聚集体片层和苝酰亚胺高分子复合膜,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短的恢复时间,这为克服荧光传感法在检测含磷毒物时传感响应时间长、恢复性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含磷毒物检测的问题,在第三章中设计并合成了四种新型苝酰亚胺荧光探针。在溶液中通过荧光滴定实验考察了该型探针对沙林类似物氯磷酸二乙酯(DCP)的荧光传感行为。此外,通过对荧光探针抗干扰性能的考察,发现该型探针对常见有机溶剂、其他有机磷和有机酸不敏感,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基于第二章的研究结果,通过静电纺丝方法构筑了探针化合物复合的荧光纳米纤维,通过气体传感实验考察了纳米纤维对DCP蒸气的传感检测特性,该纳米纤维荧光响应时间不超过3s,而且在空气吹扫下可以快速恢复,恢复时间6~9s。多维传感阵列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的研究方法在复杂组分物质识别与区分方面拥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稀土荧光配合物发射峰尖锐,对多种含磷毒物可以产生荧光响应,这能够有效弥补苝酰亚胺化合物区分度差的缺点。针对不同含磷毒物的识别区分问题,在第四章中合成了两种稀土荧光配合物用于构建荧光传感阵列。通过荧光滴定实验考察了不同含磷毒物在荧光传感阵列上表现出的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利用PCA方法对差异信号进行分析,成功实现了多种含磷毒物的识别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