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的快速发展挤压了儿童在城市中的活动空间,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现代儿童的娱乐方式,儿童公园作为城市中专为儿童服务的公共绿地,现存在着商业化过浓、公园设计老化、园内硬质过多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儿童因为远离自然而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因此,自然教育理念应充分融入到现代儿童公园设计中,让儿童公园真正成为儿童可以玩耍的绿地,让城市儿童回归到自然中,从而缓解自然缺失症。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读、案例分析、归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快速发展挤压了儿童在城市中的活动空间,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现代儿童的娱乐方式,儿童公园作为城市中专为儿童服务的公共绿地,现存在着商业化过浓、公园设计老化、园内硬质过多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儿童因为远离自然而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因此,自然教育理念应充分融入到现代儿童公园设计中,让儿童公园真正成为儿童可以玩耍的绿地,让城市儿童回归到自然中,从而缓解自然缺失症。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读、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实地调研、设计实践等研究方法,明确了自然教育的任务和构成要素,分析了国内外优秀相关案例并提炼出其可借鉴点,进而归纳总结了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儿童公园设计策略,并将其应用到保定市恒祥儿童公园设计中,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国内外自然教育研究概况与儿童公园发展情况,对比总结发现,我国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自然之于儿童的重要性,但我国在自然教育领域的研究还有所欠缺,此外,儿童公园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还不高,但现有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开始从机械化、商业化的娱乐活动向自然类活动转型。(2)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读和对国内外优秀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自然教育在景观体现中注重营活动场地的自然氛围,善用植物围合场地,多用自然材质铺装,最大程度还原自然环境,注重游戏活动与自然的互动性,人为安排一系列活动引导儿童在游戏中无意识地对自然进行接触、探索。由此归纳总结出适用于儿童公园中的自然教育表达形式,即在儿童公园中安排感官体验活动、科普类活动、种植体验活动、科技娱乐活动和无动力游戏设施活动。(3)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对保定市恒祥儿童公园进行实践,对场地区位、交通、周边用地、场地现状进行分析后,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到保定市恒祥儿童公园的设计中,依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段将公园划分成启蒙区、探索区、感知区、冒险区、综合休闲区五个区域,以保证各个区域安排的活动符合该年龄群体的认知,根据自然教育在儿童公园中的五类表现形式,在对不同区域进行活动安排时,注重同一类型活动的难易程度,以保证活动内容在该年龄群体的体力、智力水平范围内,从而最大效率的运用场地,使自然教育活动在儿童公园内有序、有效的展开。综上所述,本研究希望自然教育理念能为今后儿童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一个新思路,让城市儿童也能便捷的享受自然之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其他文献
自油画舶来中国后,整体面貌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其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油画相结合,成为新时代下艺术家的重要探索方向。我国的古代壁画在漫长的保存过程中,墙体在经历自然原因如风雨侵蚀、烟熏所导致的破损与变色;或经历人为原因如剥离等破坏所导致的断裂后,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崭新”面貌。古壁画中的剥变感就来自于观看我国现存古代壁画的“现状形态”带来的特殊审美感受。本文结合文献研究、个案分析、实地、
本文认识到点景建筑元素在传统山水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山水画中点景建筑元素的发展和变迁入手,进行现代都市建筑元素介入山水画的创作实践研究。通过对点景建筑元素在山水画中的介入研究,再重新审视山水画的精神实质,认识到山水画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都与之前不同,山水画已经不再局限于农耕时代下士人所说的那种境界,士大夫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扰乱了;且山水画中点景建筑元素的发展和变迁,也更多的是反映画家对
阅读是儿童从书面文字中获取信息的复杂认知活动,一般认为儿童阅读指通过识别和操纵语素理解词义,再将各个词义进行组合以理解句子的含义,最后整合句义通达文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语素加工的不完整或不准确都可能导致阅读的困难,因此语素意识在阅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语素意识对应着不同方面的语素加工能力。然而,以往研究较少关注语素意识对儿童阅读的作用机制,同时对儿童阅读能力的测查也不够全面。小学高
生态美学是新时期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因其强烈的现实性,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曾繁仁也成为生态美学理论的重要开拓者。曾繁仁的生态美学思想以当代实践存在论哲学为根柢,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实践的生态哲学观,海德格尔、大卫·格里芬等关于存在论的哲学观,以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智慧,确立了生态美学研究的生态整体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生态维度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
意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高度凝结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与哲理,是中国自古以来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如今,意境在艺术设计领域备受推崇,论文以意境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意境营造,推动视觉艺术语言的民族化、本土化发展。本文将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引入视觉传达设计中,从美学与哲学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意境理论的源启以及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发展演变,分析了意境理论的本质及相关特征即“境生象外”
中国山水画是在中国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哲学包含老庄道家,孔孟儒家等思想。而山水画的发展正是受到道家、儒家以及佛家中的禅宗等思想的影响,并从人物画中脱离以独立的绘画形式存在且发展壮大。在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画面蕴含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在历史发展中贯穿始终。隐逸之情的哲学思想在山水画中潜行发展。不同时期的“隐逸”思想也有不同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宋代山水画中的渔隐题材入笔,在分析两宋时期的时代背景和
1910年8月,《小说月报》创刊于上海,由商务印书馆总发行,于1931年12月停刊,总共22卷,126期,以1921年为节点分为前期和后期,在晚清民国时期是一份具有深远影响的通俗文学期刊。戏剧作品在前期《小说月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前期《小说月报》共刊载戏剧作品三十七部,其中传奇杂剧十七部、新剧二十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前期《小说月报》刊载的传奇杂剧和新剧,该刊的创刊时间为清末民初,正值新旧交替
文章主要以雷佳演唱的版本为主要分析,以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演唱的咏叹调《木兰花》为例,不仅探讨并研究了该歌剧的整个剧情分析以及歌曲《木兰花》在第三乐章中的人物角色性格分析,还以主要唱段《木兰花》的演唱处理分析作为研究核心,本文总共从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笔者首先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明笔者选择歌剧《木兰诗篇》的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阅读有关歌剧《木兰诗篇》的书籍、论文、期刊等资料,对歌剧《木兰诗篇》的研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造成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打破全球的碳平衡。因此,探索有效降低大气中CO2浓度并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是有效降低大气CO2浓度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过渡金属氢化物作为多相催化领域中各种能量相关反应的重要催化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有限原子组成的过渡金属氢化物团簇具有确定的组成和结构,为在分子水平上
冷战时期,以色列因其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无法与某些国家开展正常的公开外交,秘密外交就成为其对外交往的常用方式与手段。本文对冷战时期以色列的秘密外交进行了专门性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冷战时期以色列进行秘密外交的成因,其成因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就其必要性来讲,以色列面临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国际合法性缺失、国家资源匮乏,这迫使以色列必须开展秘密外交来提高自身实力、扩大外交空间;就其可能性来讲,以色列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