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当今社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威胁视力并导致失明的严重眼部疾病之一,一方面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健康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从体外细胞实验研究入手,探讨藤黄酸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科学、有效的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有依据、有价值的资料。方法:从角膜移植术后新鲜人眼球中分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于实验,通过在高糖培养基中培养HRCECs来模拟糖尿病内环境,实验按照以下分组进行:低糖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不同浓度藤黄酸组,根据预实验结果及以往参考文献,所设立的藤黄酸药物浓度梯度为2μmol/L、4μmol/L、8μmol/L,利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藤黄酸对HRCECs增殖能力的影响,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RCECs中VEGF表达的影响。MTT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的时间点分别为12、24、36小时。结果:1、MTT法示:溶剂对照组与高糖对照组吸光度A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段,相比于低糖组,高糖组更能促进HRCECs增殖,随着时间延长,促细胞增殖作用越明显,高糖环境中,HRCECs细胞增殖能力受到藤黄酸的抑制,并呈现时间剂量浓度依赖性,即藤黄酸在2μmol/L、4μmol/L、8μmol/L均可以起到抑制高糖环境下HRCECs增殖的作用(P<0.05),随着时间延长以及药物浓度的递增,其抑制增殖的能力也加强,在作用的36小时,高浓度组(8μmol/L组)抑制细胞增殖最明显。2、Western Blot法示:溶剂对照组与高糖对照组VEGF灰度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环境促进HRCECs中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高糖组VEGF灰度值逐渐增高;与高糖组比较,高糖组不同浓度藤黄酸药物处理组(2μmol/L、4μmol/L、8μmol/L)VEGF灰度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高糖组不同浓度藤黄酸药物处理组(2μmol/L、4μmol/L、8μmol/L)VEGF灰度值相互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同一浓度药物干预下,VEGF灰度值越低。在高糖环境中,藤黄酸会明显下调VEGF的表达,并呈现时间剂量浓度依赖性,作用36小时,高浓度组(8μmol/L组)下调VEGF表达的效果最显著。结论:1、不同浓度藤黄酸都显示出明显抑制高糖环境下体外培养的HRCECs增殖作用,且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2、当HRCECs在体外高糖环境中培养时,相对于低糖环境细胞会产生更多的VEGF,藤黄酸能抑制体外高糖环境下HRCECs的VEGF表达,亦呈时间-浓度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