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18~20%,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的生长方式有一定的侵袭性,常侵犯邻近的硬脑膜、颅骨及脑组织等。脑膜瘤的治疗以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辅助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脑膜瘤切除术后易复发,并且部分脑膜瘤因部位较深或邻近重要结构很难做到手术全切。针对不能手术切除及术后复发的脑膜瘤,或者预防脑膜瘤术后复发一般可采用放疗和化疗。放射治疗尤其是直线加速器、γ—刀能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减少复发,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长期随访。有人观察激素制剂、免疫制剂对脑膜瘤培养细胞和裸鼠模型的作用,但临床研究较少见。大剂量多药联合化疗因副作用大、难以连续应用而收效甚微。如何更有效地治疗复发性及手术难以彻底切除的脑膜瘤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羟基脲是作用于S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抑制二磷酸核苷酸还原酶而阻止DNA的合成。羟基脲属于副作用小并可长期连续应用的化疗药物,口服吸收较好。Schrell M.D.等针对脑膜瘤低分裂指数的生物学特性,选用羟基脲治疗脑膜瘤,其实验证明羟基脲能阻止人体脑膜瘤的生长,国内对此尚未有同类研究的报道。 研究目的: 本实验拟通过脑膜瘤短期原代培养建立其体外模型,并着重于研究羟基脲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理,为羟基脲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及术后复发的脑膜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瘤,或者预防脑膜瘤术后复发提供理论根据。 材料与方法: 1.脑膜瘤细胞标本的制作 新鲜的脑膜瘤组织块取自23例脑膜瘤患者,应用机械分散法分离细胞,用剪刀将 脑膜瘤组织块剪成碎片,并将组织放在注射器内反复压出,用吸管反复吹打分散组织细 胞,再去除纤维条索,制成细胞悬液。镜检细胞计数,然后接种培养。 二.细胞培养 术中取人体脑膜瘤标本,机械分散法分离细胞。在nyMll640培养基鲫 10o/胎牛 血请)、5%CO。、37”C条件下培养。每隔一至二天换培养液,细胞长满后用025%胰蛋 白酶消化传代,传代48 .J’时后分别在不含羟基腺、含羟基瞧5XI沪M、5XIdM、SX10’M 的培养基中培养。每隔一至二天换培养液,待未加药组细胞长满或接近长满时终止培养, 进行细胞计数、MTh及流式细胞仪检测。 3.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手术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及EO-VISIOfl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I00蛋白、上皮膜抗原 (*MA)、波形蛋白(Vnnnln),原代培养细胞应用En-VISIOO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皿 蛋白、卜皮膜抗原 EMA)、波形蛋白(Vrmentln)。 4.细胞形态学 在培养状态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并详细记录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学改变。 观察加药前后及不同药物浓度组细胞形态的不同。 5.细胞计数 24孔培养板培养,台盼兰染色,应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活细胞。 6.流式细胞仪检测 24孔培养扳中培养 7~9大,各孔换入 50021 DMEM培养基(含 15InM CBC12), 加入sul annexin V FITC(CatNo2376),ooC-37”C孵育10分钟,去上清液,以DMEM 培养基(含15mM CaCI。)冲洗,以橡皮刷刷下各组贴壁细胞,加入PI溶液,在冰卜孵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育15分钟,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凋亡细胞。 7.四哇盐比色试验(MTT法) 96孔培养板中培养7~9天,每孔加入MTT溶液20ul,37”C继续孵育4小时,吸 弃孔内培养上清液。各孔加入 150ul DMSO,振荡 10分钟,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选择 49OIun波长,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吸光值,记录结果。 结果: 1.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表明,23例脑膜瘤中脑膜卜皮型脑膜瘤 13例,纤雏型脑膜 瘤4例,混合型脑膜瘤3例,血管型脑膜瘤2例,不典型型脑膜瘤1例。脑膜瘤切片标 本与脑膜瘤原代培养细胞的 SI 00蛋白、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免 疫组化检测结果一致。 二.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加药组部分细胞轮廓增强,折光性变弱,细胞变得 粗糙,胞内出现空泡、颗粒状堆积物,并可见细胞从培养板壁脱落,细胞较对照组稀疏, 细胞之间空隙增大,且药物浓度越大,此变化越明显,而对照组细胞透明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