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对扩大迷路进路手术提供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的数据资料,选用20具固定后的成人尸头(共40侧)进行了扩大迷路进路的模拟手术,并进行了显微测量和观察。指标:乙状窦中段的宽度;乙状窦中段到面神经垂直段的最短距离;颈静脉球的高度;颈静脉球顶至内听道底之间最短的距离;耳蜗导水管外口的宽度;耳蜗导水管的长度;耳蜗导水管外口到内听道下唇的最短距离;耳蜗导水管外口到Ⅸ脑神经、耳蜗导水管外口至X脑神经、耳蜗导水管外口至X1脑神经的最短距离、耳蜗导水管外口至岩下窦的最短距离;内听道口的宽度、内听道口的上下径、内听道上唇至岩上窦的最短距离;乙状窦与岩上窦的夹角;面神经的直径、位听神经的直径、前庭上、下神经的直径、耳蜗神经的直径、中间神经的直径。观察内容:乳突导血管的情况;岩上窦汇入乙状窦或横窦的情况;颈静脉孔区出入神经血管结构的情况;小脑前下动脉的分支、走行情况及内听动脉(迷路动脉)的情况。作者还应用新型的多层螺旋CT,对颞骨的表面结构进行了重建观察,重建立体图像资料的数据与解剖标本数据进行了对照,以印证三维成像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并利用多层螺旋CT先进的图像工作站及大容量的计算机对听神经瘤病人的听骨链、膜迷路、耳蜗、神经、肿瘤、血管等结构进行了立体重建,为术前模拟手术作准备。从研究中发现:在处理乙状窦时,要注意<WP=5>乳突导血管的存在。右侧颈静脉球多高于左侧,高位的颈静脉球多出现于右侧。耳蜗导水管可以是一种标志性结构,提示去除骨质的范围。岩上窦与乙状窦的夹角大小,亦有助于决定去除颞骨的范围。小脑前下动脉的血管袢及内听动脉多有变异。颈静脉孔区可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分隔。扩大迷路进路确能拓宽进路,加大手术视野。多层螺旋CT成像的速度快,图像更为清晰。表面遮盖显示、容积显示技术对颞骨的成像,各种表面结构清楚。多层螺旋CT成像的测量数据与解剖测量的数据无统计学的差异。多层螺旋CT成像测量的数据,可以直接指导临床。多层螺旋CT的容积显示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内听道及膜迷路。在显示颞骨内不同密度组织时,可以用双阈值技术。显示膜迷路等最佳的阈值范围:-800±100~±200Hu。强化后,可获得肿瘤的立体图像。多层螺旋CT三维立体成像可以帮助手术设计入路。还存在着不能同时显示颞骨内各结构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