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钴铬烤瓷冠、CAD/CAM纯钛切削烤瓷冠和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抗压强度,为临床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试件制备采用精密车床加工金属代型15个,代型底座直径50mm,厚20mm。底座中央形成一个柱形金属预备体,直径5mm,高6mm,以模拟前磨牙预备体,打磨抛光使其无锐利边缘。从上述金属代型中随机选取一个,将其放置于扫描仪中进行数字扫描获取三维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系统,记录扫描结果,设计基底冠形状。根据扫描结果,计算机控制车床车针将蜡块切割成蜡型,蜡型经包埋铸造打磨抛光后制作成高6.5mm,直径6mm,厚0.5mm的钴铬基底冠5个,误差控制在±0.02mm。将5个钴铬基底冠试件进行常规喷砂、清洗、干燥后备用,定为A组。然后,计算机控制车床车针切割研磨钛块,经打磨抛光后获得高6.5mm,直径6mm,厚0.5mm的CAD/CAM纯钛切削基底冠5个,误差控制在±0.02mm。将5个CAD/CAM纯钛切削基底冠试件进行常规喷砂、清洗、干燥后备用,定为B组。最后,计算机控制车床车针将二氧化锆瓷块切割成胚体,胚体经烧结后形成高6.5mm,直径6mm,厚0.5mm的CAD/CAM氧化锆基底冠5个,误差控制在±0.02mm,将5个氧化锆基底冠常规喷砂、清洗,热处理后备用,定为C组。三组基底冠制备完成后,首先对纯钛基底冠试件进行结合剂Ti-Bond的涂布,在纯钛基底冠充分干燥后用玻璃棒均匀一致涂布一层,按照厂家提供的烧结程序烧结。然后三组基底冠分别采用两次法涂布遮色瓷,按厂家规定的烧结程序有序的进行烧结。常规堆塑体瓷,控制瓷层的厚度,成型,烧结。烧结完成后,将所有试件用打磨机进行调磨,用金属厚度测量尺控制瓷层(遮色瓷+体瓷)的总厚度,使所有试件最终总厚度均为2.0mm,牙合面与金属代型底座平行,误差控制在±0.05mm。最后均自身上釉一次,完成试件制备。2抗压强度试验将制作好的试件分别用玻璃离子粘结剂粘固于金属代型上,就位后把多余的粘结剂去除干净,室温下放置24h。将上述各组试件按照分组依次置于万能材料测试机上,采用直径为6mm的球形压头,以0.5mm/min的速度加载于试件牙合面直至试件碎裂崩脱为止,并记录折裂时的力值。3统计分析对所测得的抗压试验力值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呈正态性分布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如果数据正态而且方差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若数据不正态或者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均为a=0.05。4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每组随机抽取一个试件观察基底材料与遮色瓷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1各组试件抗压试验力值分别为:A组:(2990±188)N,B组:(2305±157)N,C组:(2150±131)N。2三种基底材料烤瓷冠的抗压试验力值有显著性差别(P<0.01)。两两比较结果,A与B、A与C组的试验力值差别有显著性(P<0.05),B与C组的试验力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3抗压强度试验后各组基底材料与遮色瓷结合界面结构电镜扫描结果(SEM):A组:钴铬合金与遮色瓷之间有一清晰的过渡层,两者相互交错,紧密接触,彼此渗入,无裂隙及气泡出现。B组:纯钛金属与遮色瓷间的过渡层间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气泡,纯钛金属表面可见一细小的黑色暗带。C组:氧化锆与遮色瓷结合界面平直连续,连接紧密,无缝隙及气泡,但相比钴铬合金与遮色瓷结合界面,无相互交错、彼此渗入的微观结构。结论:1钴铬烤瓷冠的抗压强度明显大于CAD/CAM纯钛切削烤瓷冠和CAD/CAM氧化锆全瓷冠;CAD/CAM纯钛切削烤瓷冠和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抗压强度无明显差异。2钴铬烤瓷冠、CAD/CAM纯钛切削烤瓷冠和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抗压强度力值均大于磨牙区最大咀嚼力,可以满足临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