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反思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p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它认为女性、有色人种、同性恋者、穷人、残疾人等边缘人的沉默的声音里其实饱含着伟大的智慧,所以它不仅仅去倾听那些被主流文化定义为“他者”的声音与经验,还要赋予他们权力。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在社会与文化现实的框架下来审视人类的经验,并且关注导致这些现实背后的权力关系,倡导人们参与社会变革,促进权力的平等与社会发展。女性主义心理治疗自产生之初就蕴含着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女性主义心理治疗背后的后现代内涵,并且梳理其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强调人格并没有定型,是一种变化着的、社会建构的产物;反对现代心理治疗将心理失调看作是仅属于个体本身的心理特征,认为要结合社会情境来看待问题;主张心理治疗首要的目的是建立女性主义意识和赋权,让女性了解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意识到改变的必要;尊重女性的经验,建立平等的治疗关系;承认所有适合于问题的治疗方法,倡导多元方法论。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促进了心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丰富了心理治疗的理论,为心理治疗开拓了崭新的视野,但依然存在其局限。目前对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它依然没有跳出心理学的二歧视野。其次,女性主义心理治疗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一种社会呐喊上,本身的心理学理论并不够完备与强大。第三,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治疗效果更多是来自治疗师在临床上积累的经验,因此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有效性问题常常受到诟病。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儿童的教育都是一个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其儿童阶段的发展为其一生基本奠定了基础。儿童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儿童的培
在世界开放教育资源活动的影响下,2011年11月,我国首批20门视频公开课应运而生,从此正式开启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学视频公课在促进教育公平
科学不仅是实现综合、人文、创新和实践等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概念学习是教育科学性的基础,因此,探求一种行之有效的、适用于各年
本文首先探讨了人才、优秀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特区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建立优秀人才培养特区的深层动因。指出优秀人才培养与成长内蕴着一些特殊的规律,教育
本文通过对儿童的形状概念认知、图形表征、建构空间中的直线以及空间物体定位等研究,发现3—5岁儿童的空间概念发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与规律:空间概念的发展表现出了拓扑占优的
二十一世纪,教育将成为世界各国必争的高地。因此,我国要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我国从人才大国转变成人才强国。然而,我国与世界其他多民族
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面对急速变化发展的社会,教师交流的规模在变化中扩大。政府出台教师交流制度是期望义务教育的发展能够不断均衡,但是政府主导下的教师
中职生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备受国家与社会的重点关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来自单亲家庭的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可能存在着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