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它认为女性、有色人种、同性恋者、穷人、残疾人等边缘人的沉默的声音里其实饱含着伟大的智慧,所以它不仅仅去倾听那些被主流文化定义为“他者”的声音与经验,还要赋予他们权力。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在社会与文化现实的框架下来审视人类的经验,并且关注导致这些现实背后的权力关系,倡导人们参与社会变革,促进权力的平等与社会发展。女性主义心理治疗自产生之初就蕴含着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女性主义心理治疗背后的后现代内涵,并且梳理其产生的背景与理论。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强调人格并没有定型,是一种变化着的、社会建构的产物;反对现代心理治疗将心理失调看作是仅属于个体本身的心理特征,认为要结合社会情境来看待问题;主张心理治疗首要的目的是建立女性主义意识和赋权,让女性了解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意识到改变的必要;尊重女性的经验,建立平等的治疗关系;承认所有适合于问题的治疗方法,倡导多元方法论。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对现代心理治疗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促进了心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丰富了心理治疗的理论,为心理治疗开拓了崭新的视野,但依然存在其局限。目前对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它依然没有跳出心理学的二歧视野。其次,女性主义心理治疗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一种社会呐喊上,本身的心理学理论并不够完备与强大。第三,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治疗效果更多是来自治疗师在临床上积累的经验,因此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有效性问题常常受到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