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纺织工业是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吸纳就业和出口创汇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减员脱困的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纺织工业机构调整也改变了行业的区位分布,东部沿海省份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使得东部沿海纺织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立足现有纺织产业集群,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寻找影响纺织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因为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广泛,本文拟重点从产业集聚外部性的角度对纺织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展开研究。本文广泛研究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机制的文献,并且较为详尽地梳理了产业集聚外部性的相关理论,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把握了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和劳动生产率的研究较多,然而大部分研究均侧重从制造业整体和省际区域的角度来探讨,很少文献能立足富有特色的产业集聚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此外,大部分文献选取衡量产业集聚的指标较为宽泛,对产业集聚外部性的细分作用机制考察较少。本文区别于以往文献研究对象较为宏观,选取指标较为宽泛的现状,将研究对象定位在长三角地区纺织工业集聚,综合产业集聚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将产业集聚外部性进行细分,从劳动力共享市场、技术溢出、市场通达性和拥挤效应等方面考察对该地区纺织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此外,考虑到纺织工业在我国发展的现实条件,选取2000-2012年有关时间序列进行实证分析,力图从产业集聚外部性的角度找到长三角地区纺织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研究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文献,其次梳理了产业集聚外部性的相关理论,从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总结相关研究方法和实证模型。其次,分析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历史变迁和长三角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状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纺织工业机构调整对劳动生产率带来的冲击和两省一市纺织产业集聚的特点。然后,借鉴以往文献研究成果,以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构建了最终的计量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总结,最后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得到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纺织工业集聚外部性中的细分效应对该地区劳动生产率均为正效应,其中本地市场通达性贡献最为明显,其次为劳动力市场共享效应、国外市场通达性和技术溢出效应,而产业集聚的负效应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