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器件之一,研发高容量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对于推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而开发高容量锂电池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市面现存的最先进的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均有限。对于负极材料而言,Si具有比传统石墨负极(~372 m Ah g-1)更高的容量(Li4.4Si~4200 m Ah g-1),并且兼具操作安全、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器件之一,研发高容量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对于推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而开发高容量锂电池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市面现存的最先进的正极和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均有限。对于负极材料而言,Si具有比传统石墨负极(~372 m Ah g-1)更高的容量(Li4.4Si~4200 m Ah g-1),并且兼具操作安全、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负极材料。然而,要使硅基负极材料商业化,需要解决几个难题:包括放电/充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效应、固体电解质膜(SEI)不稳定以及弱导电性等,这些缺点严重限制了硅基负极的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了碳包覆、刻蚀造孔、减小粒径等多种方法。然而,目前大部分生产工艺仍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复杂的前驱体制备以及后续处理过程,另外,为了预留膨胀空间从而减缓体积膨胀问题,多采用氢氟酸刻蚀的方法造孔,生产工艺危险且不环保,严重限制了工业化生产。而本文则开发了一种简单且可放大的一步合成的水热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并通过加入草酸,利用水热过程草酸的分解和后续的碳化处理过程制备多孔硅碳复合材料。通过这种方法,硅纳米粒子被成功地包覆在碳壳中,并且材料内部的孔结构可以进一步缓解体积膨胀。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电负极表现出优异的储锂性能,Si含量为28%时,在电流密度为0.1 A g-1下循环60次后容量高达1050 m A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72.15%。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葡萄糖与Si纳米颗粒的原料配比,在梯度上很容易地控制锂的存储容量和粒度。因此,开发了一种简便的制备类球状多孔硅/碳负极的方法。研究发现,上述方法仍没有完全解决纳米Si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而硅的低值氧化物Si Ox同样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另外它在首次嵌锂过程生成氧化锂(Li2O)和硅酸锂(Li4Si O4)可以作为缓冲基质缓解体积膨胀,由于这一自身结构优势,使得Si Ox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本文进一步对Si Ox进行改性研究,首先,通过高能球磨的方法有效地减小了Si Ox材料的尺寸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出Si Ox@C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缓解Si Ox@C复合材料的体积膨胀,将复合材料和实验室自制的石墨烯以一定比例均匀混合作为负极材料,混合电极表现出很好的循环稳定性,SCG-55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之后容量保持率提升至73.8%。总的来说,本实验研究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制备具有方法简单、所采用的原料成本低、易获得等优势。其中制备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工艺简单,一步合成不需要复杂的后续处理;另外,对于氧化亚硅性能的提升所采用的石墨烯原料为实验室采用超临界CO2剥离自制的可规模化生产的寡层石墨烯,而且CVD法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均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所制备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也得到了很好地提升。
其他文献
范畴转换理论作为现代认知翻译学的重要翻译方法,为翻译研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范畴转换理论指导下,翻译打破了传统二元对立的语言转换模式,成为由源语范畴到目的语范畴的动态转换过程。其研究层面也由单一语言层面的范畴转换扩展至语言范畴与非语言范畴两种层面的转换,更加全面地诠释了翻译的认知机制。但就目前相关翻译作品统计,该翻译理论主要应用于政治、经济与科技等文本,在外交史文本翻译的专门研究还非常少。因此本
石油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其成本低,来源丰富,2019年中国石油沥青的全年总产量达5039万吨。目前石油沥青主要被应用于道路建设和燃料等领域,经济利用价值较低。实际上石油沥青含有丰富的稠环芳烃,并且碳含量高,灰分含量低,因此石油沥青有望成为规模化生产新型碳材料的理想原料。同时,多孔碳以及碳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储能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出将石油沥青制备为
随着现代电子设备不断集成化、小型化,对器件散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解决大功率器件高效散热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研究任务。研究用于散热领域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散热性能是至关重要的。文献表明3D热网络结构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基于聚合物热界面材料(TIM)的传热性能,因此本论文以碳基材料(松针衍生碳(PNDC)、碳纳米纤维(CNF))为填料,构建高度取向化的导热骨架,制备不同结构的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进
开发环境友好且工艺简单的缓释肥料是当今农业与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环境友好聚合物的一个新兴应用方向。本研究提出了以高分子/尿素包合物作为缓释肥料的新设计思路,采用一步法制备了可降解聚酯/尿素包合物颗粒。研究了不同包合物体系的尿素缓释行为和结构演化过程,揭示了包合物的尿素缓释机制,建立了高分子链结晶能力与包合物缓释性能间的关系,并评价了这一新型缓释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工业无线网络(Industrial Wireless Networks,IWNs)主要实现对工业生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目前正面临着低功耗、低时延等严苛的要求。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在单一资源上叠加多个用户信息,接收机使用干扰消除算法进行多用户检测与分离,可以实现多用户的并行接入。本文面向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Power
气体扩散层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反应气与生成水的重要流通通道,其内部结构相关性质对流体流动研究非常重要,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随机结构重建方法和XCT断层扫描重建方法,获得气体扩散层结构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其空隙率、空隙分布、几何迂曲度、水力学迂曲度等孔隙性质。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了其内部气体和液体的流动状态,并与孔隙性质相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空
步态识别通过分析行人行走序列中的姿态与动作来判断身份。较之于其它生物特征,步态具有不受图像分辨率低和距离影响、无需目标主动参与,难以掩饰等优点。然而,传统步态识别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依旧会受到行人的衣着、背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基于轮廓序列和基于骨架序列的这两类步态识别方法进行结合,并对其实现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针对使用传统背景差分法获取的步态轮廓图在质量、实用性
目前,油田开发领域最经济、最高效、最有潜力的技术就是分层精细注水。分层注水能有效控制采油井油水比例,提高油田采收率,使得油田高产量的采油,保持油田稳定的产量,从而提高油田经济效益。但随着分层注水技术的发展,油田分层注水井的数量逐年增多,导致注水井测调的工作量加大。同时,由于测调间隔周期长,不能长期保持较高注水合格率。因此,本文提出基于管柱压力波的注水井双向无线通信方法。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停止注水,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密度、长循环周期和环境友好性等优势在电动汽车(EVs或PHEVs)和其它储能领域得到宽泛应用。内阻是决定锂电池的功率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甚至成为电池电化学性能发挥的限制因素。高负载石墨负极极片存在锂离子传输路径长,有效扩散系数低的问题。本文以降低锂电池的负极内阻为研究目标,分别从提高电子传导和Li+传输速率角度出发;研究了集流体与涂层间的界面对电池内阻的影响;并对极片的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和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工程,尤其是水下石油天然气生产系统的建立。在渤海、南海等海域,水下生产系统被投入使用,加大了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为解决国家能源问题提供了帮助。在水下石油天然气生产系统中,水下电连接器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连接水下生产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传递光电信号并为各个模块提供电能。但水下电连接器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我国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现存的各水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