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共分五章,是对吕祖谦及其《吕氏家塾读诗记》所进行的研究。
绪论是在开题报告的基础上增删修改而成的,共分为三个小节,讲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范围。第一节讲述选择《吕氏家塾读诗记》作为研究论题的机缘,以及我在宋代理学及《诗经》学方面的现有基础。第二节论述选择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并述评当前港台学者和大陆学者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水平,在做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梳理好当前学者所密切关注的话题以及还有哪些问题可待研究,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三节列出了本论文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以及研究这些问题所使用的方法和所需要抱持的心态,以便在写作的过程中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第一章主要论述吕祖谦的身世和学术思想。吕祖谦出生在一个十代仕宦的世家大族,其政术和学术俱显於当时。吕祖谦复杂的成学背景和成学经历,使得诸多研究者望而却步,即便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遣一章的第三、四两节,其一是对当前语焉不详的“中原文献之传”做出新的说明,其核心内容在於解释“中原文献”的具体内容;其一是对吕祖谦不入《宋史·道学传》给出我自己的解释,我认为吕祖谦入《儒林传》更能体现其学术内容和学术特色。这两节意在还原并合理定位吕祖谦的学术身份和内容,理清其学术体系的内在理路,为论述《吕氏家塾读诗记》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第二章共分为三个小节,是从宏观上论述《吕氏家塾读诗记》的成书、体例及版本等信息。第一节论述《吕氏家塾读诗记》的成书时间、注释体例和注释读音的标准等情况。这一节的新意在於确定了吕祖谦开始修订《吕氏家塾读诗记》的具体时间,纠正了当前流行的一些说法的错误.第二节考订明、清本《吕氏家塾读诗记》书前所列的四十四家姓氏和四十一条引用书目,通过分析,辨清了四十四家姓氏存在遗漏和错误。遣四十一条引用书目因为与四十四家姓氏存在着很多实质性的重合,而且最为致命的是未能分清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因此,当前所流传的“吕祖谦曾引用八十多家之说”的看法不能成立。第三节论述《吕氏家塾读诗记》的版本及其源流,根据实际考察,并翻阅百余种书目,考订出《吕氏家塾读诗记》在历史上的刊刻情况及其版本源流,其新意在於确定了对後世影响最大的嘉靖十年傅凤翱刊本所据以覆印的底本。其中,大胆猜测之说甚多,尽管小心论证,亦不免有误,姑聊备一说,以就正於方家.
第三章讨论吕祖谦对前人的继承及其创新。当前学者对此已有很多论述,而关注的重点多在於吕祖谦对毛氏及程颐等理学家的继承,而且在论述当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颇。针对这些状况,遣一章尝试以《吕氏家垫读诗记》本身内容与吕祖谦整个学术体系的互动为着眼点,论述吕祖谦《诗》学观念的演递及其解《诗》的内在理路。遣一章共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以《公刘》首章为判,比较《吕氏家塾读诗记》前後两稿差异,其创新点在於没有把吕祖谦的《诗》观视为静止的而是视为不断演递的。第二节以实际统计数据和吕祖谦对《诗》序的辨说为基础,探讨吕祖谦对待《诗》序的态度,其创新点在於从吕祖谦的主观方面解释了吕祖谦尊信小序的原因。第三节是本章乃至全文的核心,重在阐述吕祖谦解《诗》的内在理路,其创新点在於发现了吕祖谦对郑玄、王安石以礼学(尤其是《周礼》)解《诗》之方法的继承,并将吕祖谦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整体氛围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就更能准确地定位《吕氏家塾读诗记》的特点和影响。第四节论述吕祖谦的《诗》学观念与其理学思想的契合,创新性的一点是能够在理学的观照之下,把吕祖谦的《春秋》学与《诗》学结合在一起。
第四章共分为三个小节,评述《吕氏家塾读诗记》的特点、疏失及其影响。第一节论述《吕氏家垫读诗记》的五点特色和五种疏失或不足,遣一节的创新在於能够本着比较公允的态度来审视这部书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有我自己的独立思考。第二节论述《吕氏家塾读诗记》问世以後的命运和价值、对後世所产生的影响等几个问题。第三节是全文的结语,重新梳理了一遍本文的思路和对重要问题的解决情况。
另有两个附录,其一是各家书目对《吕氏家塾读诗记》的着录情况,其二是吕祖谦解《诗》材料汇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