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气井井口出砂对井口设备和下游油气集输系统都会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管线砂堵、阀门刺漏等现象。海洋井口平台具有空间有限、远离陆地、无人员常驻、设备维护成本高等特点,对除砂设备与相关工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将传统的多相流控砂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在管式除砂器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改造,使用Fluent研究了除砂器的工作特性,通过室内实验测试了不同结构下除砂器的分离效率,并提出了除砂器适用性的评价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6ZX05028-004-003“深水天然气凝析液控砂与射流清管技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井井口出砂对井口设备和下游油气集输系统都会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管线砂堵、阀门刺漏等现象。海洋井口平台具有空间有限、远离陆地、无人员常驻、设备维护成本高等特点,对除砂设备与相关工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将传统的多相流控砂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在管式除砂器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改造,使用Fluent研究了除砂器的工作特性,通过室内实验测试了不同结构下除砂器的分离效率,并提出了除砂器适用性的评价方法。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将除砂器划分为入口管路、三通、出口管路、惯性迁移段和储砂筒五个模块。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入口管路至三通段,除砂器内压力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速度值较入口速度几乎无变化;在三通处,连续相流动状态变化最为明显;三通至出口管路段,产生了强烈的气核区,局部流速上升,并在另一侧产生了旋涡,压力沿出口管路轴向产生了连续的波动,引起了湍流动能耗散,增大了分离器内能量损耗。在惯性迁移段和储砂筒区,连续相流速逐渐降至0,静压值产生跃升,砂粒进入该区域后仅依靠自身惯性向前运动,并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到储砂筒底部。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结构下除砂器的分离效率,为实体机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并搭建了天然气凝析液井口控砂实验系统,改进加砂方式保证多相流砂粒加入的均匀性。基于此实验系统,研究了工况参数与结构参数对除砂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极差分析法表明影响除砂器分离性能的因素强弱依次为颗粒粒径、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其中砂粒粒径影响表现最为显著,其它两者显著性接近,相较于颗粒粒径不明显。实验表明分离室扩径和两级结构可以有效的提升除砂器分离效率。分离室直径由D1扩至2D1时,连续相流动状态由直接冲击储砂筒上方气液两相分界面变为旋流,大粒径砂粒分离效率提升明显,再次增大直径会造成分离器内压降值骤增,分离效率几乎无提升;使用两级结构代替单级结构会造成除砂器占地面积增大,但相较于分离室扩径,整体压降更低,分离性能提升显著。对实验结果综合考虑,本文给出了井口管式除砂器的基本结构。通过调研与数值计算,给出了天然气凝析液井口除砂器适用性判断方法,为相似应用需求的除砂器设计提供了指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安全问题。传统网络防御的被动性、静态性等不足使防御者在网络对抗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攻防双方的不对等性。而主动网络防御作为一项前瞻性的网络防御技术,能够在攻击发生之前采取防御措施,扭转防御者的不利地位。端信息跳变正是一种以动态的思想打破传统防御静态性的新型主动网络防御技术,其通过不断变化的端信息来迷惑攻击者,使攻击者无法准
手绘图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捷的方式来描述对象的外观和结构。和传统的基于文本图像检索方式相比,手绘图像检索更精准、灵活,一张手绘图可以代表上百个文字。随着触摸屏设备的广泛使用,手绘图像检索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虽然手绘检索优势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困难,主要原因如下:1、手绘图像和自然图像来自不同的域,如果要进行检索需要解决域差异问题;2、手绘图像抽象性高,而且不同人绘制出的手绘图像存在
在阵列信号处理(Sensor Array Signal Processing)中,波达方位(Direction-of-Arrival,DOA)估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勘探、雷达、导航、射电天文学以及地震等众多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在实际波达方位估计系统中,相关干涉仪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向算法,具有算法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并且该算法精度较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多通道和单通道系统中。
随着复杂油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地质导向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地质导向技术根据井下实际地质情况有效的控制钻头行进,可以使钻头尽可能地在储层中穿行,提高油层钻遇率和油气采收率。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数据是定向井地质导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不同地质构造下的方位伽马仪器响应模式并自动识别地层角度能够为钻头导向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高精度地质导向提供理论指导。论文在对方位伽马探测
近年来,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像微软Kinect、英特尔的Real Sense和谷歌的Tango等低成本小型化三维传感器都可以很好地捕获场景三维信息,帮助智能设备更好地感知、理解世界,降低了人们以三维的方式获取真实世界信息的门槛。通过三维扫描设备获取的原始三维数据通常是点云的形式,其数据结构是不规则的。深度学习中传统卷积算子为了实现权值共享和核函数优化需要以规则化的数据结构作为输入,所以之前
对于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过程的描述,压力波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根据已有实验研究,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压力波速随着管长不断衰减。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压力波速的衰减,均认为是受胶凝原油特殊流变性、压缩性(包括原油本身的液体压缩性和胶凝原油内部存在的空隙)、管径、再启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为充分研究胶凝原油压力波速衰减的内在机理,更好地服务于原油管道再启动过程的研究,本文基于再启动数值模拟程序,从特殊流变性和
随着近年来天然气预处理相关技术的发展,胺法脱酸工艺中的选择性脱硫工艺由于具有提浓回收酸气中硫含量、降低胺液循环量、降低再生能耗等优点,成为处理含硫天然气的重要工艺。现阶段选择性脱硫胺液配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H2S吸收选择性及低再生能耗的配方筛选及工艺优化,胺液配方发泡特性的考察相对较少。但以MDEA为主体的选择性脱硫配方存在着容易发泡的缺点,影响天然气脱酸装置的平稳运行及酸气处理效果,因而研究其发
裂隙岩石作为地下工程建设中常见复杂介质,其渗透特性受应力影响显著。因此,开展复杂应力条件下裂隙岩石渗透演化规律试验研究对工程设计、施工及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根据完整岩石、规则裂隙和随机分布裂隙岩石三种试验方案,对红砂岩和泥岩开展了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渗透演化特性试验研究。首先,针对红砂岩开展了常规三轴力学试验和完整岩石渗透性试验,得到了相
钢筋锈蚀引发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一直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往往开始于保护层的胀裂剥落,因此研究保护层锈胀开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可靠性分析和寿命评估提供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COMSOL和ABAQUS有限元软件,提出了一个二维的扩散-力学模型来模拟钢筋非均匀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的全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单根钢筋均匀锈蚀和
页岩的主要成分包含有无机矿物和有机质,为了使构建的页岩模型更加准确真实,本论文从最基本的干酪根模型入手,逐步提出甲基萘-石英页岩狭缝模型和干酪根-石英页岩狭缝模型,进而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方法分析了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甲烷分子与不同气体分子(二氧化碳和氮气)在其中的竞争吸附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D)研究了甲烷分子在不同模型中的扩散运移特性。在干酪根II-D页岩模型中,发现干酪根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