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是经济学发展中的一条主线,一直是各学派争论的焦点。本文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特定环境中加以探讨。 我国的西部地域广阔,在历史上曾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过辉煌的发展史。但随着朝代的变迁,频繁的战乱,特别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向南转移。在 20 世纪末期,新一代中国领导集体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此次大开发不同于建国初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已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再延续六十年代及三线建设时期的西部开发时的政府投入模式,必须激发西部自身的发展动力,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开发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职能定位问题,这是本次开发面临的实践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重心。 本文在第二章回顾了经济发展史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发展。从 16 世纪的重商主义、17 世纪的重农学派,直到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经济学,从而得出结论:因市场和政府各有各的优势和缺陷,都有失灵的领域,因此,只能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选择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组合模式,才能取得成功。 本文第三章对比了美国 1775 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建国初期对西部的几次开发。美国的西部开发,一开始就是以自由市场经济为背景,市场在其开发中起了基础性作用。在此前提下,政府进行了适当了干预。我国建国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及新中国的落后局4面,再加上当时确定的目标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所以对一个农业国来说,只有实行强政府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通过这两个案例,再一次证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环境,只有选择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确组合,开发才能成功。第四章本文就我国此次大开发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做了具体分析。我国的西部经过几次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现象、政府投资热情远高于微观主体、政府行为不规范等。文章提出了在此次西部开发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三步走”模式:前期的“强政府,弱市场”模式:因为西部地区的市场机制发育不够充分,因此在开发的初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和作用,政府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优惠、市场培育、制度创新等,直接推动西部开发。开发中期的“市场为主,政府扶持”模式: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西部地区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成长,西部开发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将逐渐凸显,市场在西部开发中将逐渐对资源配置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逐渐成为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一时期,政府的作用仍然重要,要继续在西部开发中发挥扶持作用。开发后期的“小政府,大市场”模式:从长远来看,在我国西部开发的后期,市场机制将充分发育,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改革将取得成功,市场机制将在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中真正起主导和支配作用,那时,政府的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将逐渐淡出,从而出现“小政府、大市场”的格局。5文章第五章对西部大开发中政府职能的优化、市场的培育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对经济学说史上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详细具体地分析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发展与变迁。采用实证与对比的方法,分析了美国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建国初期的几次西部大开发,在实践上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开发中必须处理好的实践问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选择不同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模式。2、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定位提出了一个动态的分析框架,即分三阶段的动态过程分析(1)开发初期的“强政府,弱市场”模式;(2)开发中期的“市场为主,政府扶持”模式;(3)开发后期的“小政府,大市场”模式。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中,这样的分析思路和框架还不不多见。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观点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入,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政府, 市场,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