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BL模式是以劣构性的问题为引导,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习得知识和发展技能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早是伍兹(Woods)和巴罗斯(Barrows)在加拿大玛麦斯特大学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该模式提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即被应用到了许多的学科领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的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又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可见PBL模式与语文教学的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然而PBL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却不多。本文在介绍PBL模式的原理的基础之上,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PBL模式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建构PBL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将该模式应用到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课上,形成了PBL模式的教学案例。通过行动研究,观察法,访谈法,探析PBL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阐明了PBL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积极效果,该模式在学生学习方面,教师教学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学生学习方面,PBL模式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深刻的文本感悟,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师教学方面,PBL模式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得以增强、促进师生角色变化,活跃课堂气氛。本文在揭示PBL教学积极效果的同时,也针对PBL模式教学用时长、课堂中非预期行为多,合作程度不均衡等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为更有效的推进PBL模式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