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在甘肃迅速发展并随之步入高校课堂。但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相对薄弱,致使体育舞蹈的教学与训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出现许多不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摩法及数据统计法对甘肃省14所普通高校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舞蹈在各高校间发展态势不均衡,普及率较低。综合类院校开展情况较好,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开设没有特色,力度不够。(2)甘肃省高校体育舞蹈相关活动的组织还处于空白,校际间的交流贫乏,校内活动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组织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甘肃高校体育舞蹈协会、俱乐部及社团还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3)甘肃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尚无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及教材,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内容随意性强,男女生选课比例悬殊较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4)甘肃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年龄结构偏高,学历结构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专业高水平师资欠缺,教师的知识来源主要为短期培训及自我学习,缺乏良好、持续的再教育和专业深造机会和平台,知识结构不完善,陈旧化较为严重,科研能力相对薄弱。(5)目前甘肃省高校学生体育舞蹈人口规模较小,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学生的体育舞蹈价值观,体育健身意识还缺乏深度,但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及实际需求很高。体育舞蹈活动参与形式较为单调,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指导。体育舞蹈的运动消费相对于其他项目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舞蹈人口的发展。(6)甘肃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环境不容乐观,物质条件差,场地设备远远不能满足。人文环境薄弱,认知度较低,部分高校领导认为体育舞蹈是“边缘类”项目。本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对策:(1)各高校应主动加强纵、横向联系,拓展体育舞蹈发展空间,加大与社会体育舞蹈团契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筹办赛事,扩大学校知名度,借鉴社会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推动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浓郁的校园舞蹈氛围。(2)积极转变高校体育部门领导的观念,加大对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扶持力度,建立长期化的培训、再教育机制,强化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3)加强体育舞蹈的理论研究,加快体育舞蹈课程系统的建立,优化教学方法,规范教学内容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