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记忆是社会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集体记忆,需要不断被建构、传承,以此来增强民族认同。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和国内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集体记忆的建构十分必要。如今纪录片媒介不断发展成熟,成为国家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国家记忆》,再现了国家历史发展的奋斗征程和重要瞬间,承载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记忆。本文以《国家记忆》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通过纪录片影像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从国家政策引导的社会环境、记忆失落的现实语境和多方话语博弈进行记忆书写的背景出发,探究《国家记忆》建构集体记忆的动因。第二章通过对《国家记忆》文本分析,探究其建构集体记忆的主要内容。总结出《国家记忆》中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主要呈现了革命与战争记忆、政治与军工记忆、社会与文化记忆三个主题,从展现近代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激励大众铭记历史,到展现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国防科技发展建设,以及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多元历程。节目在呈现主题的同时,观照个体与集体、历史与现实融合共生,将不同记忆共同构成了当代国人的集体记忆。第三章从纪录片的叙事与传播出发,探究《国家记忆》建构集体记忆的主要策略。《国家记忆》在影像叙事中分为不同类型的叙述者,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和多样的叙事符号与叙事手法,丰富节目呈现效果。在传播上顺应媒介特点,从主题系列化、选题热点化到不同平台立体化传播有机结合,达到广泛的传播效果。第四章对《国家记忆》建构集体记忆的意义和思考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集体记忆的建构与电视节目的创新,可以发现《国家记忆》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同时对电视节目与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也提出新的思考与启发。从而不仅推动大众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强化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感,同时也促进我国电视文化节目不断繁荣,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其他文献
<正>劳动教育是“五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欠佳。因此,在我国推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及时转换思路,明确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和现实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优秀的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掌握一
期刊
在以往国内外质量检测行业相关研究论文、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和体系发展概况,总结了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食品质量检验检测市场概况,总览全球检验检测行业现状。
期刊
《韩文故》是清代嘉道年间福建学者高澍然编选的韩愈文章评注专书。该书收束此前韩愈文章阐释分支,吸收前代韩文评注文献的优良传统,融考注与评点为一体,规模庞大、体例完备、评点新颖、考注详赡,呈现出韩文评注文献进入清代后期总结阶段后的典型样态。高澍然潜心钻研宋儒之学,兼擅小学、经学与地理学,学养深厚。其为闽地古文大家,文风平易冲淡,有《抑快轩文集》存世。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古文写作水平,为其古文评点和考注奠定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他强调人民的健康是第一位,人生圆满有赖于健康的稳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身体的抵抗能力也随年龄下降,身体健康成为他们的第一诉求。新媒介技术高速发展之下的今天,健康信息传播愈发呈现出新媒体化趋势,微信也逐渐成为中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专业有效的健康信息多隐匿于繁多、无效、虚假的健康信息之中,这给中老年
学位
<正>【裁判要旨】行为人驾驶电动三轮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应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案号一审:(2017)苏0116刑初809号二审:(2018)苏01刑终93号【案情】公诉机关: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徐瑞瑞。法院审理查明:2016年10月31日18时许,被告人徐瑞瑞驾驶电动三轮车沿南
期刊
目的 探讨浅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福清市医院收治的59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浅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治
期刊
目的:探究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伴股骨前倾角增大(>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连续就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筛选出股骨前倾角>30°并行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股骨前倾角等影像学参数,并采用髌骨应力像评估髌骨稳定性。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估临床功能评分(Kujala和Tegner
期刊
英国杰出汉学家、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翻译过多部中文典籍,《论语》译注本是其中一部融会中西经典阐释传统的著作。本论文主要从阐释学的角度对理雅各《论语》译注本进行训诂、文化和文学三方面的考察。绪论部分从译者研究、译文研究和传播与接受研究三个方面介绍理雅各《论语》译注本的研究现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介绍了理雅各《论语》译注本的成书背景及内容概况
学位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支柱。近些年来,由于发展不力,融资受阻等问题,我国经济一直存在着“脱实向虚”的趋势。非金融企业过度地配置金融资产使得产业资本大部分投入到了虚拟的金融领域,偏离了非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偏离了实体经济。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的经营策略,向金融领域倾斜从而带来一些不好的现象如产业出现空心化,资金在金融业空转等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企业金融化问题的相关
学位
汉晋时期是古琴由“器”入“道”的时期,琴人开始自觉地归纳琴乐内部的规律,系统性的琴学理论开始出现,并形成了一系列琴论文献。这一时期的琴论体现了古琴艺术的原始样貌。随着古琴的文人化,古琴艺术的文学性逐渐增强。本文以文学的视角去看待古琴艺术,在整理与分析琴论文献的基础上,以汉晋时期的琴乐审美趣味、琴乐功能、琴乐认知为切入角度,重点探讨由两汉至魏晋的琴乐转变过程,以期对汉晋琴论进行全面分析。论文分为以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