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一类特殊的细菌群体——益生菌,被广泛的用来尝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使宿主受益。目前,大量证据表明益生菌能够有效抑制和治疗一些人体肠道紊乱的疾病。本文将概述国内外关于益生菌影响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并以一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成功实施产业化应用的益生菌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为例,详实说明益生菌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从人体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角度出发,通过16S rDNA方法及RT-qPCR、DGGE、酶联免疫及高效液相等技术,对24名志愿者服用L. casei Zhang片剂前、中、后三个时期肠道内该益生菌存活情况,及肠道微生物菌落、短链脂肪酸(SCFA)、胆汁酸(TBA)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结果表明:(1)24名志愿者在服用益生菌片剂14天后,粪便中该益生菌平均数量达到8.41±0.68LoglOcfu/g,到28天时,L. casei Zhang在志愿者粪便中平均数量升高到8.55±0.57LoglOcfu/g。停止口服菌片7天时,粪便中该菌数下降到5.86±0.59Log10cfu/g,到14天时,进一步下降到5.52±0.57Log10cfu/g,但下降幅度不大。对于不同年龄的人而言,服用益生菌期间,A组人群(24-26岁)粪便中该益生菌的菌数>C组人群(62-68岁)>B组人群(34-38岁);而当停止给予L. casei Zhang时,C组人群粪便中存留的菌数>A组人群>B组人群。服用菌片期间及停止服用菌片后,女性志愿者粪便中检测到该益生菌的数量少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2)志愿者在服用益生菌L. casei Zhang期间,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为例人体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拟杆菌属、梭菌属和普氏菌属的数量减少,奇异菌属的数量增加。(3)对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和总胆汁酸的测定结果发现,服用益生菌L.caseiZhang后,三组志愿者肠道内乙酸丙酸代谢水平明显增高,丁酸变化不显著;B组和C组志愿者粪便中总胆汁酸的含量显著降低,而对A组志愿者的影响次之。基于性别分组研究发现,女性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略高于男性,而胆汁酸代谢水平略低于男性。服用益生菌L. casei Zhang后,该菌株对男性和女性肠道内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代谢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由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益生菌L. casei Zhang可以在人体肠道内存活,该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短链脂肪酸代谢水平,抑制次级胆汁酸形成,并对受试者肠道微生物带来积极、持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