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蘖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寒地粳稻最主要的生产区,其高产稳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而低温冷害作为黑龙江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受低温影响,黑龙江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水稻生长过程中分蘖期的发育是其关键时期,温度对于分蘖期的影响十分重大;如果在该时期遭遇低温冷害,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将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分蘖数量下降严重、叶片中叶绿体数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有效穗数和总粒数减少,最终导致产量减少。本试验所采用的试验材料是东农428和松粳10号,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低温冷害的方式来对其生长发育进行相关的研究,采用的是冷水胁迫方式。主要对在不同天数的冷水胁迫下研究寒地粳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叶片超微结构、功能叶片及根系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内源激素、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寒地粳稻产量形成规律,明确寒地粳稻生理特性对冷水胁迫的响应机制,丰富寒地粳稻耐冷性研究。本试验结果如下:(1)分蘖期冷水胁迫显著抑制水稻生长。与D0(对照)相比,松粳10和东农428的株高以及分蘖数受分蘖期冷水胁迫的影响,随着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受影响程度越大。5天冷水处理对水稻株高及分蘖数的影响不显著,10-15天下冷水处理延长株高和分蘖生长时间。分蘖期冷水胁迫下东农428株高及分蘖数下降幅度低于松粳10,随胁迫时间延长其差距不断增大。(2)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期下寒地粳稻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均下降,且降幅随冷水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东农428冷水胁迫5天寒地粳稻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松粳10和东农428冷水胁迫10-15天下显著下降。分蘖期冷水胁迫下东农428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表面积下降幅度低于松粳10,随胁迫时间延长其差距不断增大。(3)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根系活力下降,且降幅随冷水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冷水胁迫5天寒地粳稻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冷水胁迫10-15天下显著下降。分蘖期冷水胁迫下东农428根系活力下降幅度低于松粳10,随胁迫时间延长其差距不断增大。在冷水结束后,东农428根系活力增幅高于松粳10。(4)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功能叶片和根系MDA、O2-、H2O2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均随冷水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处理间存在差异。东农428功能叶片和根系中MDA、O2-、H2O2含量均低于松粳10,东农428功能叶片和根系中SOD、POD、CAT活性均高于松粳10,且随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差距增大。在冷水结束后,与东农428相比,松粳10功能叶片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幅度更快,MDA、O2-、H2O2含量下降幅度更慢。寒地粳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比根系应激反应更快,受损程度更低。(5)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功能叶片和根系Pro、SS、SP含量显著增加,且增幅随冷水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东农428根系Pro和SS的积累量在各处理下与松粳10差异不显著,但其根系SP含量在各处理中与松粳10差异显著。东农428功能叶片Pro、SS和SP在各处理下与松粳10差异显著。在冷水结束后,与东农428相比,松粳10功能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下降幅度更快,且功能叶片Pro、SS、SP含量比根系更为显著。(6)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叶片超微结构遭到破坏,随着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破坏程度愈严重,处理间存在差异。各冷水处理下,东农428均比松粳10叶片超微结构损害程度较轻,尤其在冷水处理10-15天,松粳10叶绿体结构破坏严重,嗜锇粒增多,淀粉粒消化,而东农428在冷水处理15天才出现上述情况,且叶绿体中保存少量淀粉粒。(7)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叶面积指数指数显著下降,且随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同时寒地粳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Pn、Tr、Gs、Ci均降低,降幅也随着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间存在差异。可以看出,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参数、光合素含量变化具有同步性。可知,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是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8)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功能叶片和根系IAA、GA3、ZR的含量显著下降,随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而ABA的含量显著升高,随冷水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处理间存在差异。东农428功能叶片和根系ABA上升幅度低于冷敏感型松粳10,而功能叶片和根系IAA、GA3、ZR比松粳10下降幅度要小。可知,寒地粳稻内源激素变化幅度不同,含量变化可缓解低温对寒地粳稻的伤害,其中松粳10抗氧化能力较弱。(9)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各生育时期地下部根、地上部茎、叶、穗干重、总干重、群体生长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贡献率随冷水胁迫时间延长显著降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分蘖期冷水胁迫下东农428比松粳10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的降幅小。(10)与D0相比,分蘖期冷水胁迫寒地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下降,且降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东农428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降幅均低于松粳10,其中松粳10和东农428产量降幅范围分别是13.39%~42.99%和8.33%~36.9%。分蘖期冷水胁迫使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的下降。东农428耐冷性较松粳10强的原因是冷水胁迫下东农428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使得东农428功能叶片和根系清除活性氧及产物的能力更强,增强植株耐冷性,受损害程度更低,从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更强,使得光合产物生产能力较大,干物质积累量较大,最终导致产量降幅低于松粳10。
其他文献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兽用抗生素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兽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已成为自然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为了揭示厌氧共代谢对养猪场废水中抗生素去除效能的影响,选取养猪场废水中检出率高且残留量高的抗生素: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和土霉素(OTC)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养猪场废水中添加共代谢基质进行厌氧消化,共代谢基质(玉米秸秆、纤维素、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按VS接种污
海南岛地处热带,年降雨量高,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岛内河流、湖泊众多,这些为海南岛开发利用微藻资源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本文主要是从海南热带自然水体中分离微藻,从中筛
地基微波辐射计逐渐成为一种气象观测仪器,具有较强的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能力和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其连续工作能力,尤其能满足对边界层大气温湿垂直分布廓线以及云与降水进行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继阿尔兹海默症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缓慢、进行性退化,导致持续的认知和行为障碍。PD是一种家族性和散发性的特异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但具体的发病原因和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左旋多巴仍然是临床上治疗PD的主流药物,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的缺乏来改善症状,但不会延缓疾病的进展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是杆状病毒的代表种,为双链环状DNA病毒。gp41基因是杆状病毒的核心基因之一,
1981年,R.L.Cohen构造了一族球面同伦元素ζk∈π凡(S)该元素在Adama谱序列中由hObk∈ExtA3,2(p-1)(pk+1+1)(Z/p,Z/p)所表示,这里p>2,k≥1.在参考文献[20]中,刘秀贵构造了一
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生物视觉的模拟,使计算机具有类似人眼视觉感知三维环境信息的能力,而双目立体视觉作为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智能导航、工业检测、虚拟现实等领域。双目视觉涉及相机标定、图像校正、立体匹配和三维重建等方面,其中立体匹配的本质是从两幅图像的不同视点中找到对应的匹配点,通过计算视差来获取深度信息。但由于光照、遮挡、纹理等因素的存在,对立体
卫星风矢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对暴雨分析及预测、台风移动路径分析和预报、数值预报模式精度改进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红外图像上的晴空少云区进行风矢反演,能弥补海洋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由端粒DNA序列与端粒相关蛋白组成,具有保护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降解的作用。端粒DNA序列含有端粒简单重复序列(TR)和端粒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微生物特征性菌群失调以及代谢产物改变的潜在证据;分析中药复方调控肠道菌群的用药特点;观察益气活血复方靶向肠道菌群干预慢性心衰的效应,进一步探讨其起效机制及靶点,从肠道菌群角度进一步诠释益气活血复方调控心脏稳态的科学内涵。方法1通过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的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CNKI、万方、CMB数据库,纳入非培养技术研究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