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节点服务能力快速感知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终端设备与新型应用的数量迅速攀升,社会开始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的云计算模型由于所有的业务数据都需要经由核心网传输至云数据中心处理计算,因此在实时性、网络带宽、能耗等方面存在问题。为弥补云计算模型的不足,学术界提出了边缘计算模型。边缘计算通过利用靠近网络边缘的边缘节点的计算、存储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响应并提升服务质量。在边缘计算系统中管理节点需要根据边缘节点的服务能力进行资源分配与业务编排,而目前的研究忽略了边缘节点服务能力的动态性,决策中使用的资源数量代表服务能力无法实现边缘节点服务能力的精准刻画,且存在状态信息感知不及时的问题,无法保证最优决策,从而降低用户体验。因此为实现对边缘节点服务能力的快速感知,本文从边缘节点服务能力评估和边缘节点状态信息感知两方面进行研究,所做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现有的服务能力刻画方法无法实现对边缘节点服务能力精准刻画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服务品质的边缘节点服务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边缘计算应用中对于边缘节点的服务需求,确定边缘节点的服务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两方面并引入服务品质的概念来评估服务能力。之后从多方面分析服务品质的影响因素并基于Spearman相关性的指标选择算法选取服务品质的评价指标,基于线性组合赋权法确定品质指标的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实现对服务品质的刻画,从而实现对边缘节点服务能力的评估。(2)针对现有的节点状态感知方案存在时效性差和产生额外网络开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ocket的边缘节点状态信息快速感知机制。首先提出一种多域协作的边缘节点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Web Socket协议实现了管理消息的设计以完成状态信息的嵌入传输,并提出一种基于触发的状态信息更新机制以保证状态信息更新的时效性,最后设计了相应的状态信息发送和接收处理流程,从而实现边缘节点状态信息的快速感知。(3)为验证上述理论研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边缘节点服务能力感知原型系统,在真实环境下验证本文所提的边缘节点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和状态信息感知机制的有效性,以实现快速感知。综上所述,为了给边缘计算环境中的资源分配提供决策支撑,提高边缘计算系统的服务质量,本文针对边缘节点服务能力快速感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提出基于服务品质的边缘节点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Web Socket的边缘节点状态信息快速感知机制,最后设计并实现了边缘节点服务能力感知原型系统,并通过一系列的仿真实验与系统实验验证了本文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其他文献
钢铁烧结烟气较其它类型烟气而言含尘量更高且具有黏性,所以烧结烟气湿烟羽中富集有更高浓度的污染物,直接排放不利于超低排放目标的稳定实现;同时钢铁烧结工序往往需要在混合料中添加适量的水,所以导致烧结烟气的含湿量更高,湿烟羽现象更为突出。本论文在国内对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管控日趋收紧的背景下,对钢铁烧结烟气的湿烟羽治理展开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希望以此提升钢铁行业的节能降耗水平,降低钢铁行业给环境质量带来的潜
随着电子设备朝着尺寸更小、功率更高的方向发展,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成为电子设备稳定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微流道沸腾散热系统由于其高性能、紧凑性等优点,是解决高热流散热的一种优选方案。微流道蒸发器作为核心散热元件,其工作特性和内在传热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关于微流道蒸发器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许多工作,然而由于沸腾传热现象固有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现阶段测试手段的局限性,目前对
低温、大电流、高稳定性、长寿命的阴极一直是新型阴极研究追求的目标,也是未来高功率、高频率真空器件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探究覆膜阴极表面态及其影响发射特性的机制,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开展阴极表面结构建模和仿真分析,研究表面态对发射性能的影响,提出并仿真分析了新型石墨烯覆膜阴极的表面态和功函数,并实验验证了石墨烯覆膜阴极的表面态性质和发射性能。内容包括:首先介绍了不同阴极的特
煤炭燃烧产生的重金属汞已成为继粉尘,SOx,NOx之后燃煤烟气第四大污染物,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燃煤电厂是主要的人为汞排放源,对燃煤电厂进行汞污染防治至关重要。目前烟道喷射活性炭吸附剂脱汞是较为成熟的电厂汞污染控制技术,然而喷射技术主要利用碳基材料作为脱汞吸附剂,该类材料的原料合成能耗高、成本高、影响副产物飞灰、石膏的品质。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非炭基脱汞吸附剂成为本文的研究思路。
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对现代化养护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适时合理的养护决策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路面各技术状况指标。路面宏观构造深度作为评估抗滑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着车辆行驶舒适性、燃料消耗与噪声产生。传统的人工或半自动检测方法存在受人为、检测设备影响大,易受环境干扰、数据间断、成本高等问题。三维扫描技术凭借高精度、快速无损等优势,应用于路面检测有很好的前景。因此本文致力于开发一种高精度、抗干扰、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常见的改性剂如SBS、橡胶沥青等逐渐不能满足路面使用的需求。纳米改性剂因其具有不同于宏观大尺寸颗粒,也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新的特性,进而逐渐被应用到道路领域。其中,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等特性的纳米石墨烯已经成为目前纳米改性剂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文献调研,研究了石墨烯掺量对改性沥青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石墨烯掺量的
元类别下子类别识别问题具有关键特征存在于局部区域的结构特点,解决细粒度图像识别依赖关键局部信息的选择和融合方法。细粒度识别属于类内差别大、类间差别小的典型问题,具有一般性的识别困难特点。论文以选择和融合技术为支点,在两个层次上设计选择和融合技术方案:在样本层次,设计样本级语义粒度和空间位置的选择和融合的神经网络表示;在样本集层次,选择样本集中多维度特征信息量大的批量样本进行在线标注,解决细粒度标注
学位
学位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下,城乡客运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出行规模和出行范围也在扩大。在大城市不断推进低碳战略的同时,县域城镇仍是低碳交通发展的盲区。客运发展不平衡、网络设计不合理、公交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匹配等问题都制约了县域低碳交通的发展。而公共客运枢纽作为客运场站的关键构成部分,承载着客流集散换乘的重要功能,是城乡之间客流转换的重要节点。合理规划布局县域内的客运枢纽场站不仅能够提升城乡居民出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