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胞嘧啶生产菌株的构建及发酵优化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胞嘧啶,学名4-氨基-2-羟基嘧啶,是生物体内合成DNA和RNA的重要嘧啶类碱基,在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目前,胞嘧啶主要通过有机化学合成法获得。该方法存在成本高、得率低、污染环境等缺点,不利于扩大生产。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发酵法因其生产效率高、环境友好、原料低价易得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胞嘧啶的理想生产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尿苷工程菌和公司提供的胞苷生产菌为出发菌分别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和外源质粒表达构建了大肠杆菌胞嘧啶生产菌株。本研究以尿苷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U0为出发菌,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重构菌株胞嘧啶合成途径。第一步,敲除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od A和胞嘧啶渗透酶基因cod B,阻断胞嘧啶向尿嘧啶的转化,同时减少胞嘧啶向细胞内的转运。第二步,整合了嘧啶单磷酸核苷酶基因ygd H,由噬菌体来源的T7启动子控制转录,加强胞苷酸(CMP)到胞嘧啶的水解反应,构建了菌株E.coli C3。摇瓶发酵结果显示,胞嘧啶产量为0.86 g/L,尿苷产量为4.82 g/L,比出发菌降低了3.98%。副产物尿嘧啶为0.97 g/L,比出发菌降低了37.41%,菌株生物量(OD600)没有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阻断胞嘧啶降解同时强化CMP到胞嘧啶的代谢途径有利于胞嘧啶的初步积累。为了进一步提高胞嘧啶产量,本研究强化了尿苷酸(UMP)到CMP的关键代谢反应。在菌株E.coli C3基础上整合了核苷三磷酸焦磷酸水解酶基因nud G,强化胞苷三磷酸(CTP)到CMP的水解反应;整合了携带突变点的大肠杆菌内源尿苷酸激酶基因pyr H(D93A),强化UMP向尿苷二磷酸(UDP)的转化;整合了携带突变点的大肠杆菌内源胞苷三磷酸合酶基因pyr G(E155K),强化尿苷三磷酸(UTP)向CTP的转化,构建了菌株E.coli C6。发酵结果显示,E.coli C6胞嘧啶产量为1.34 g/L,比E.coli C3菌增长了55.81%;尿苷产量为3.70 g/L,比出发菌降低了26.29%;副产物尿嘧啶产量为0.73 g/L,比出发菌降低了52.90%。这表明增强关键酶的表达量,解除反馈抑制有利于胞嘧啶的进一步积累。为了减少尿苷和尿嘧啶的量,本研究在E.coli C6菌株基础上依次敲除了四种核苷酸水解酶基因:ush A、sur E、yjj G和yrf G,构建了菌株E.coli C7-E.coli C10。发酵结果显示,随着水解酶基因的敲除,胞嘧啶产量逐步提高。水解酶基因全部敲除的菌株E.coli C10胞嘧啶产量为1.95 g/L,相比较于E.coli C6菌株提高了53.54%;尿苷产量为2.89 g/L,相比较于E.coli C6菌株下降了25.52%;副产物尿嘧啶产量为0.51 g/L,相比较于E.coli C6菌株降低了37.80%。这表明水解酶的敲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UMP向尿苷的代谢,从而减少副产物尿苷的产生。本研究以公司胞苷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B0为出发菌,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含有不同核苷水解酶基因rih A、rih B、rih C的外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原质粒导入胞苷生产菌E.coli B0,构建了菌株E.coli B1、E.coli B2、E.coli B3、E.coli B4。发酵结果显示,相比较于E.coli B1菌株和E.coli B3菌株,E.coli B2菌株的胞嘧啶产量最高,为1.97 g/L,副产物尿嘧啶产量最少,为0.48 g/L。从产量来看,rih B基因编码的特异性水解酶更倾向于对胞苷的水解。与出发菌E.coli B0相比,新构建菌株菌体量都大幅下降,这表明质粒的存在给菌株生长带来一定负担。为了降低菌株生长压力提高菌体量,本研究选取低拷贝质粒p S-74与水解酶基因rih B连接重新导入胞苷生产菌,构建了菌株E.coli B5。摇瓶发酵结果显示,B5菌株胞嘧啶产量为3.25 g/L,相比较于B2菌株提高了64.14%。副产物尿嘧啶为0.57 g/L,与B2菌株相近。菌体量相比较于B2菌株提高了23.23%。这表明将高拷贝质粒换成低拷贝数质粒,能够有效降低质粒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保证菌体生长的同时也增加了胞嘧啶的合成效率。B5与B2菌株进行5 L发酵罐发酵,B5菌株产生的胞嘧啶为45.80 g/L,比B2菌株提高了40.84,菌体生物量提高了20.72%。综上,选择对胞苷特异性更好的核苷水解酶和适宜拷贝数的质粒对胞嘧啶的积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构建的胞嘧啶生产菌株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实现胞嘧啶的积累,与有机合成法相比,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L-苯丙氨酸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因此,有关提高L-苯丙氨酸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手段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发。微生物发酵法作为目前工业化生产L-苯丙氨酸的主要手段,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法主要依靠诱变筛选或者携带质粒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生产菌株。但以上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很难获得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生产菌株。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了基于CRISPR/Cas9
学位
<正>关键能力既是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构成的三个重要要素之一,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之一,它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一致。关于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朱汉国教授指出,它"就是能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一轮复习是高考总复习
期刊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截止2022年,幽门螺杆菌已经在全世界44亿人的胃部定植。目前针对Hp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导致Hp耐药性增加,治疗失败可能会逐渐导致原发感染发展为更严重的并发症。脲酶是Hp在胃中定植和致病的关键因素,抑制脲酶的活性对降低Hp感染风险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构建了特异性针对Hp脲酶亚单位(Ure
学位
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医药等领域的生物聚合物,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可食用、水溶性强等特性。目前,γ-PGA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获得。本文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GMCC NO.3336为出发菌株,在5L发酵罐上进行了分批补料发酵优化、发酵条件优化;在200L、50T发酵罐上进行了逐级放大实
学位
<正>一、提出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出发点1.关键能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
期刊
为优化能源结构,扎实做好碳中和、碳达峰各项工作,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生物燃料丁醇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木质纤维素结构复杂,其主要成分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致密不易降解的生物保护屏障,因此在生物发酵前需要经过预处理破坏生物的保护屏障。预处理产生可发酵糖的同时,会产生糠醛等发酵抑制物,会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前期,实验室通过ARTP诱变和驯化,得到了一株高糠醛耐受菌株丙酮丁醇梭菌TUST 001,在
学位
SAGA复合体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复合物,负责细胞内10%以上的基因转录。Spt7作为SAGA复合体的核心蛋白,维持SAGA复合体的稳定。除酵母之外的真菌中并未有Spt7相关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对黑曲霉来源的Spt7进行敲除及过表达,来观察表征以及转录水平对黑曲霉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黑曲霉、丝衣霉等丝状真菌来源的Spt7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及蛋白结构的分析,发现Spt7在不同物种一致性较低,
学位
9α-羟基-4-雄烯-3,17-二酮(9α-OH-AD)可用于皮质类激素等甾体药物的合成,是一种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而利用化学方法合成具有反应时间长,污染环境且产量较低的缺点。甾体类化合物微生物转化过程特异性强,转化周期短,产物回收率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研究以3-酮类固醇9α-羟化酶KSH(由加氧酶Ksh A和铁氧还蛋白还原酶Ksh B组成)催化底物4-雄甾烯-3,17-二酮(4-AD
学位
学位
本文聚焦中古中国时期菩萨像中手持的“桃形物”图像,系统梳理了“桃形物”的形制变化及其在石窟寺与地面寺院单体造像中的发展与传播轨迹,指出持物者的身份主要为胁侍菩萨。此外,作者追溯了“桃形物”的图像来源,并结合龟兹石窟题记与汉译《贤劫经》等材料,认为它可能源自古印度一种造型独特的桃形扇,常出现在侍者手中,并在印度经由世俗生活进入佛教艺术图像系统后,传播至犍陀罗及西域地区,进而传入汉地,成为胁侍菩萨像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