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6.5%,这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成为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之一。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处于经济欠发达时期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并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这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事实上,中国老龄化在不断加深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成为当前重大改革难题。那么,人口作为影响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和强度如何?此外,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导致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这些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这些问题就非常值得关注。探讨这些问题对研究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理论分析是解释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则是根据理论分析框架实证检验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方向和强度,以及这些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为此,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及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我国2000-2018年的30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异质性及空间效应。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现出显著区域异质性。全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著推动效应,西部表现并不明显,而在东北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抑制效应。(2)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效应。具体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对本地、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表现出推动作用,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时,直接效应更为显著。(3)控制变量中国有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少儿抚养比、城市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为:适时调整人口政策以及相应的鼓励生育政策、统筹人口与产业协调发展、发挥产业集聚带动效应、调整吸引外资的结构、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以及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