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分析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特殊的种族身份和夹缝式的生存境地,美国华裔文学写作一直都在探索自己的书写方式。美国华裔作家通过对死亡的言说、族裔的回忆、神话的改写来记录和反思华裔群体的生存状态,而谭恩美无疑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谭恩美小说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类生活的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母女、夫妻)生死离别的亲情,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关系。在叙述各种社会关系和情感的同时,作者十分注重描写人与鬼、今人与逝者的相互诉说,勾勒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交织,展现了东方与西方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本文着重探讨了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死亡意象,并试图挖掘隐含其中的亲情、文化线索,分析死亡意象与亲情、文化共生共融的文本状态。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对美国华裔文学和文学中的死亡主题做了简要梳理,并回顾了学界对谭恩美创作的研究成果。正文共三章,第一章通过较为细致的文本分析,解读在死亡意象下母女关系的起伏。重点在于论述小说中母女三人的自杀行为,剖析了“自杀”在母女关系的跌宕起伏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章分析死亡意象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美国华裔在承袭中国传统文化时面临的困境。《接骨师之女》中对鬼魂的敬畏、“骨”的意象、面对死亡的认知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和”的思想。在对传统观念的传承中我们发现美国华裔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成就了他们作为华裔群体的血脉根基。第三章分析死亡意象与叙事的关系。谭恩美将死亡意象的书写纳入到嵌套式的叙事结构中,死亡意象兼具行动、解释、为主题服务等多种功能。同时死亡意象的运用也进一步优化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对于小说的阅读和主题的理解都有重大作用。结语,总结《接骨师之女》中对死亡意象的运用以及背后蕴藏的整合中西文化的意图,点明谭恩美借助死亡意象创作所彰显的巨大艺术价值。
其他文献
建立了钢轨-轨枕-道床-路基相互作用的弹性支承轨道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固定荷载为加载条件,综合分析了不同的短枕尺寸及支承刚度对短枕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短枕的合理尺寸范围,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绿色化学观"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要立足课堂,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立足实验,培养"绿色化学"情感;立足课外,增强"绿色化学"意识。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双排固定治疗肩袖撕裂的疗效进行对比,为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Springer Link、EMBASE、the Cochrane Li
《成吉思汗黄金史》是一部珍贵的蒙古语历史文献。因而,对该文献的语言文字特点的研究,将对蒙古文古文献及蒙古语的历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本文在对《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蛛网膜下腔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50例肛周疾病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注入0.75%布比卡因1.8 ml+吗啡0.5mg;对照组注
作者于2011年7月之8月赴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昆都镇查干花嘎查、巴拉奇如德苏木特尼格尔嘎查等地区对阿鲁科尔沁口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搜集。并对居住呼市的部分阿鲁科尔
<正>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tubercle bacillus,TB)引起的。它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器官移植的数量增加,肺外结核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睡虎地秦简为主,并结合其它相关的简牍材料和传世文献,运用历史学、考古学及家庭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尝试对战国晚期的秦国家庭问题作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奠定了沈从文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该小说寄托了了沈从文的美学理想,突出了湘西世界的山水美、风情美、人性美。小说所蕴含的纯净独特的
礼仪,作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约定俗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