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传统学术而言,中唐乃是具有“过渡性”意义的重要“转变期”。六代文化余绪渐趋式微,而“宋型文化”却曙光初现,令此前渐趋式微的儒家学术开始复兴。新型经学思想反映了学术精神的新变,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政治、文化的走向;而史学和久已衰退的诸子之学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学的发展轨迹亦到达了一个重要的转捩点。这一时期,不仅诗文作品的创作风格、审美倾向、内在精神等方面,表现出了与初盛唐时期迥然相异的特征,而且这一时期“文人精神与自我意识”的嬗变亦是颇为鲜明和引人注目的。 本研究以学术转型与文学嬗变的同步性为起点,考察中唐新型学术及其所引导的社会思潮与文学领域中种种变化的联系。本文系统而详尽地分析了中唐时代最具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啖助、赵匡、陆淳《春秋》学的理论主张和思想特质,着力发掘这一思想体系与中唐文坛各种现象的呼应与交集,论述了其与古文运动、尚险怪诗风、尚实诗风的关系。此外,还考察了中唐时期史学、子学领域的创新性理论,并对这些新型学术思想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做了研究。笔者以为,中唐新型学术思想对于文学的影响是复杂的。这与中唐时代的主要作家都渐趋学者化关系密切,同时也与时代渐趋理性的思潮相契合,它为文学理论和诗文创作提供了创新的理论依据,尤其是影响了创作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认同,这种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又投射在诗文创作的实践中,从而使得相关作品表现出了不同于初盛唐的风貌特征。 本文第一章论述中唐春秋学派的形成过程以及基础文献,并重点分析了其主要学术思想的内涵及特色。第二章探讨春秋学派思想在贞元时期的传播情况,及其与此时重要文学思潮和文学理论发展的联系。第三章则是考察元和时代春秋学派思想在文学创作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发掘了柳宗元诗文作品、韩孟诗派诗歌和元白诗派诗歌中所体现了新《春秋》学因素。第四章讨论了史学、子学与中唐文学的关系,辨析了中唐史学、子学发展的主要成就,并论述了它们在文学领域的直接影响。第五章重点研究了两个个案,即讨论柳宗元、白居易二人所接受的学术思想与他们的文学思想、创作实践之间的互动情况。文章最后总结了中唐时代学术与文学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促进的规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