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安吕氏家族,在元末明初由山西洪洞迁徙至河南府新安,世代以耕读为业,至明末万历年间开始声名鹊起,历经明清鼎革的时代巨变,依旧保持名望不坠,绵延兴盛至清乾隆年间,成为跨越明清两代甲于全豫的中原望族。直到今天,新安当地还有一座以吕氏家族命名的山峦——“吕家大山”。由明至清,新安吕氏崇高名望的获得,既是吕氏家族奠基者和后继者自身努力的结果,也与清初官方政治力量的再造和扶植有莫大的关联。新安吕氏崛起于时局动荡、政治腐败的明季末世,这一时期吕氏家族的社会名望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家族的奠基者吕维祺以进士及第,历仕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政绩卓著并能珍重名节,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在注重科举入仕的传统社会里,必然会引起地方社会上的瞩目。中原地区是传统的理学名区,吕维祺在为官之余亦潜心理学,研习《孝经》,成为名重中州的理学名家;并且他还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无论是入仕为官,还是退居乡里,皆心系故土百姓,在中原民众间有着良好的口碑。此外吕维祺在为官和治学过程中,既与王铎、张鼎延等中州名流结为莫逆,也与范景文、吴伟业等域外名流往来密切,有力的拓展了新安吕氏名望的传播途径。然而生逢末世,命途多舛,在明末崭露头角的吕氏家族,很快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战乱中,家毁人亡遭受重创。但新安吕氏的社会名望,却没有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烟消云散。清朝建立以后,百废待兴,为笼络汉族士人,尽快恢复社会秩序的重建,吕维祺这位最终殉难于明末农民战争,而非于清廷对抗中的忠烈之臣,更容易被清廷选中,并被塑造为士人臣子的楷模大加宣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新安吕氏虽已家道中落,但社会名望却得以绵延不坠。吕氏家族的后继者,也因此而减少了因明亡而产生的遗民情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入仕清廷,力图再现新安吕氏的辉煌。最终在先辈的垂范、清朝的隆恩和吕氏后继者的努力之下,新安吕氏挺过了明清易代的巨变,走出了家族的中衰期,在康乾盛世的升平中,迎来了家族的百年鼎盛。在此期间,新安吕氏不仅甲科蝉联,功名鼎盛;在文学方面更是诗书相传,称盛中州文坛。其中以吕履恒、吕谦恒为代表的“新安二吕”名扬天下,将新安吕氏家族的名望推向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