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儒学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人们尤为关注“儒者之行”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辨析何为儒者,讲清楚真正的儒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气质与行为风范。为此,我们追本溯源,考察儒家创始人孔子对儒者的界定,探究孔子身上所展现的儒者之行。保存在《孔子家语》与《礼记》中的《儒行》,是未曾受到足够重视的记载孔子论“儒者之行”的专篇。对勘两篇《儒行》文本,二者虽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异。可以发现,两篇都有文本的脱失:《礼记·儒行》文本的脱失应当是《礼记》编订时所致,而《孔子家语·儒行解》的文本脱失则是在流传过程中造成的脱简;或者是二者各自参考不同的《儒行》流传本所致。此外,二者还存在个别文字的脱、讹等情况。总之,《礼记·儒行》带有明显的改编痕迹,而《孔子家语·儒行解》更为原始、古朴,带有实录性质,《儒行》篇很可能是经在场的孔子弟子或鲁国史官记录后,由孔门弟子后学整理而成,成篇时间当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之间。近代以来,普遍存在着以“柔”释儒的现象,片面突出了孔子儒家优柔仁厚的特点,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果决坚韧、刚毅决然、特立独行的特质,造成了对儒家的普遍误解。综合两篇《儒行》文本可知,孔子胪列了17种儒者的精神特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儒者的形象进行描述。在孔子看来,儒者不仅仁厚宽容、善与人交,而且具有刚强坚毅、取义成仁等特征。这与孔子所倡导的智、仁、勇“三达德”是相吻合的。足征两篇《儒行》文献的重要价值。孔子不仅是“儒者之行”的界定者,而且是“儒者之行”的践行者。如果说《儒行》是孔子对儒者精神气质的专论,那么,《论语》尤其是《论语·乡党》篇则是孔子践履儒者精神气质、展现“儒者之行”的珍贵记录。《乡党》篇生动、细致地记述了孔子身处不同场合的言行举止。通过对《乡党》篇的考察,可以发现,《乡党》与《儒行》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在“听其言”的基础上辅以“观其行”,进一步印证了《儒行》的可靠性与重要价值。透过《儒行》篇,一位言行一致的儒者、一位刚柔并济的君子、一位“即凡而圣”的孔子儒家形象清晰呈现,这才是儒家宗师的品格,这才是真正儒者应当效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