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观问题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不同的儿童观决定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的根本差异。相对于传统儿童观中作为附属物品的、被忽视的儿童,现代儿童观确立了儿童“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地位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儿童世界的全然美好,现代儿童观亦面临重重困境。其以心理学为根基,将儿童摆置在以年龄为特征的教育之中,使得儿童成为年龄特征建构的“贫穷者”。而从前现代社会作为家庭经济重要缓冲力量的儿童,到现代的经济上无用情感上无价的儿童,儿童从劳动、工作中的彻底驱逐,所带来的是儿童价值感的严重缺失。成人关于儿童需要自己专门玩具的认识,所导致的是为儿童设计的玩具,其操作甚至需要说明指导,儿童玩具的游戏性严重弱化与缺失。此外,儿童闲暇时间的“课程化”与“童年的体制化”,致使儿童的自我生活时间与空间被无情剥夺。诸此种种缺欠,反思现代儿童观十分必要。图画书作为一种面向儿童的文学形式,呈现和揭示了丰富的儿童与童年样貌,为儿童观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视角。 本研究选取以儿童为主角的、能够深入展现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书,结合文本分析法,通过揭示图画书中的儿童与童年样貌,对现代儿童观进行反思。研究共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对图画书、儿童内心世界、儿童的发现以及现代儿童观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论述图画书与现代儿童观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图画书中儿童的内心世界,呈现儿童内心的差异性、儿童内心的反叛以及儿童内心的“灰暗地带”与“自我救赎”。第三部分是研究的重点部分,在第二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儿童观的三种基本假设即自然普遍的、作为社会化客体的、纯真的儿童进行反思论证。图画书中揭示的不幸处境影响之下儿童内心的差异性以及儿童对于不幸处境的抗争与超越,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然普遍的儿童假设,重视儿童的社会性与差异性。儿童对于象征文化的重构以及对于现实成人文化的挑战,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作为社会化客体的儿童假设,突出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儿童的能动性。图画书中呈现的儿童内心的“灰暗”,则要求我们对纯真儿童的假设进行再认识,关注儿童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