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组学技术对血管肉瘤和COVID-19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反应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给医学研究带来了巨大变革。跨多种细胞功能的多组学数据为了解复杂性疾病的生物学特征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机会。本文以血管肉瘤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多组学数据分析疾病的分子机制、诊断、预后等,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1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研究血管肉瘤分子机制目的:利用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组测序解析血管肉瘤基因组特征,探索血管肉瘤新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通过病历、随访记录汇总47例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肿瘤样本的总DNA并进行全基因组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鉴定出2474个体细胞突变,肿瘤突变负荷中位数为1.9个/Mb,每个样品平均112.5个突变(范围14-912);发现了25个高频突变基因,推测KDR可能作为鉴别高级别病例的特异性标志物;突变特征分析发现DNA错配修复缺陷和衰老是血管肉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体细胞拷贝数变异(SCNA)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8个SCNA区域(3q29、4q12、10p11.21、13q21.1、16p11.2.1、17q12、7p22.3、9q34.3)被确定为无进展生存期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全基因组学和全外显子组学联合分析证实血管肉瘤患者存在普遍的基因突变,揭示了体细胞突变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关系,阐明血管肉瘤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并提供有助于完善血管肉瘤治疗的新思路。2多重免疫荧光技术分析血管肉瘤肿瘤免疫微环境目的: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解析血管肉瘤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分布,了解各组分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更精确地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反应。方法:对47例血管肉瘤患者的肿瘤切片进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使用Pannoramic MIDI、Qupath、3DHISTECH’s等软件进行扫描分析。通过对肿瘤区域内免疫细胞和肿瘤面积定量,计算每个患者各个免疫细胞的平均密度(阳性细胞数量/mm^2)。Graph Pad用于统计和绘图。结果:血管肉瘤是一种以髓系细胞为主的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细胞密度最高;淋巴系免疫细胞部分,CD3+T和CD8+T细胞密度较高,且T细胞的丰度与血管肉瘤患者较好的生存期相关;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血管附近,部分患者瘤内T细胞与和B细胞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周围,形成三级淋巴结构(TLS),TLS与患者生存预后有显著相关性;肿瘤内APC niche中的干细胞样CD8T细胞对肿瘤免疫治疗有重要作用。结论: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分析血管肉瘤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为基因靶向或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3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解析COVID-19肺损伤及免疫反应失调机制目的:整合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肺损伤机理和肺部免疫反应变化,为COVID-19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9例COVID-19患者的肺组织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观察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提取样本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患者肺组织内由SARS-Co V-2感染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对患者肺组织样本的蛋白质用LC-MS/MS技术进行检测,分析COVID-19患者肺样本的蛋白质组学信息。结果:所有患者肺组织样本均表现出肺泡弥漫性损伤、广泛透明膜形成、纤维化和程度不一的炎症浸润,在一些患者肺组织中可观察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富集;COVID-19患者转录组数据表明中性粒细胞活化和肺纤维化相关通路是主要上调的转录信号;患者肺组织中SARS-Co V-2载量很低,提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宿主的相关并发症有关;蛋白质组学分析验证了转录组学的发现并确定了几个关键蛋白,如组织蛋白酶B和L以及炎症反应调节因子S100A8/A9。结论:通过对9例COVID-19患者的肺部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阐明了新冠肺炎的肺损伤机制,解析了COVID-19患者肺部免疫反应失调原因,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仑伐替尼是不可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病人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但仑伐替尼的耐药最终限制了其临床疗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癌细胞可以克服活性氧(ROS)的过度产生从而耐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以获得药物抵抗;然而,仑伐替尼耐药过程中氧化稳态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逐渐增加仑伐替尼药物浓度来建立仑伐替尼耐药细胞株,结果显示:耐药细胞株的抗氧化能力增强。高通量RNA测序、全基因组CR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剧增。为了提高用电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容量,数据中心采用了分布式电源系统,该系统需要能实现高效高功率密度且隔离可调压的中间母线变换器。提高开关频率是提高功率密度的有效途径,但是会增加开关损耗、绕组涡流损耗和同步整流难度,不利于提高效率。通过优化调制策略来实现软开关、实现无气隙磁元件和实现开环同步整流,可以有效提高中间母线变换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LLC谐
学位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克服常规直流输电技术无法直接接入和输送风、光可再生能源的缺陷。由于我国能源基地、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特点,基于架空线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远距离输送的主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发展迅速,2020年张北±500k V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与昆柳龙±800k V柔性
学位
显微成像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成像速度与空间分辨率、图像质量之间的矛盾使系统的成像通量受到限制。高速度、高分辨率的成像方式是该领域一直以来的追求。深度学习单帧超分辨算法通过增强低分辨率图像的分辨率,试图让成像维持大视野、高帧率的同时获得高分辨率,从而提升成像通量。然而仍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现有的深度学习显微超分辨算法只使用一个卷积神经网络对成像逆过程的求解做笼统的近似,在显
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进展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 Hepatitis,NASH)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对NAFLD和NASH的准确非侵入式检测手段是临床上的迫切需求。脂肪密度质子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
学位
拉曼散射是一种光子的非弹性散射,带有散射体的结构信息,是物质分析的重要工具。但通常拉曼散射截面较小,特别是气体的自发拉曼散射,信号微弱,容易受光学元件、气体容器等部件的荧光或拉曼背景信号的干扰。为减少背景信号的影响,提高气体拉曼检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本文开展负曲率空芯光纤增强的气体受激/相干拉曼研究。自行搭建了多种中心波长的可调谐单频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结合可调谐染料激光器、锁相放大器、深冷CCD探
学位
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结构小巧、功耗低、安全环保、开启时间短及波长可调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气体检测、医疗光疗、安全通信等领域。特别是气体检测领域,具有高光子能量的短波紫外光源激发金属半导体氧化物传感材料,可实现室温ppb级别气体检测,适用于易燃易爆、生物领域等特殊环境检测。因此,深紫外LED将成为目前室温或低温光激发传感器必不可少的光源部分。但由于器件内部电流拥堵严重
学位
光学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凭借特异性的荧光标记,成为了研究细胞器生命活动的重要工具。光片显微技术凭借层析精度高,成像速度快,光毒性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活细胞成像。然而,当前主流的光片仍存在空间占空比不高、旁瓣过高等问题,限制了光片显微技术对亚细胞结构的高层析精度、长时程观测。此外,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光学显微技术的分辨率不能随着倍率的增加而无限增大,因而无法对亚细胞结构实现更精细的观测。如何在后期图像处
学位
复杂产品的追赶是最近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议题。随着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复杂产品领域的相关企业获得外源性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业必须从基于增量创新的技术学习向基于根本创新的技术学习转变。同时,与复杂产品相关的国际贸易地理结构过于集中,结构洞指数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有必要推动复杂产品企业的市场追赶来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技术和市场双重转型标志着企业进入新追赶阶段。因此本文提出“新追赶阶段复杂产品领域后
学位
近年来,稀土发光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铁电体材料和玻璃材料作为掺杂基质的光电子材料,已成为推动信息化的基础材料。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带宽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基质材料中精确调控Er3+的发光性能,实现Er3+在光电器件中的波长频移和带宽扩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掺Er3+材料的制备方法,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改进的气相沉积方法将Er3+引入铁电材料和光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