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笑话文本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笑话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到明代呈现出了鼎盛之状。这不仅表现在笑话创作数量之庞大,也从其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之深度与广度中体现出来。这些传承至今的笑话文本,首先作为文学作品,不能与历史真实划等号,但也绝非是独立于历史真实之外的纯文学创作。鉴于此,如何透过这些文字去审视、解读历史就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问了。本文力图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以明代的笑话文本为中心,其中又以冯梦龙之“三笑”为重点考察对象,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梳理分析了明代笑话文本繁荣的时代背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版行业的活跃,再加上明代独特的文化环境等因素,使得笑话这种俗文学形式得以昌盛。这是从整体上把握明代笑话的重要前提。二、笑话受其表现形式的限制,多数情况下是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立意。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三笑”中的官吏、士人、妒妇与名妓这三类典型人群,因为他们对我们认识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官吏、士人、妇女群体所折射出的分别是官场之风、士风以及世俗之风,故文章的第三部分就主要是通过透视文本来探究明代的社会现实图景。四、在研究笑话文本时,创作者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形象而不是那样,为什么关注这些事件而是不是其他,他们言辞中的嘲讽与批判,说到底,是其对异化的政治、科举制度、社会风气之深深焦虑的表现。总的来说,作为明代历史研究一个侧面的学术研究,本文在对笑话文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客观分析、论从史出的原则,力求描绘出一个基本真实的历史面貌。
其他文献
中国与韩国的端午节形成于远古社会,并经过长久的岁月而传承下来.然而两国的端午节不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一些独有风俗.所以本论文通过两国在端午的各方面的罗列进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body is the city remains or abandoned industrial buildi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combine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 accordi
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不断关注,减少CO2排放已成为21世纪节能发电的新主题,将CO2分离后加压埋存的CC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应运而生。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
现代艺术展览是要将艺术家的观点、见解和理念,以艺术形式视觉化表达出来,让受众可以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通过以展品观看为主、其他信息接受形式为辅的方式,来体会艺术家的作
龙舟运动在我国开展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项具有我国浓郁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活动。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龙舟赛事的广泛举行,龙舟运动越来越
趋向补语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占有很重的地位,这一语法点贯穿汉语教学的始终。所以根据趋向补语所表示的三种意义及其结构特点设计一套行之有
总结了13例脱细胞猪角膜角膜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患者在围手术期焦虑、恐惧、抑郁、悲观、回避等负性心理。认为对脱细胞猪角膜角膜移植患者心理疏导,可减轻其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游戏辅助教学也正是基于此原因而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引入课堂的。科学合理的游戏辅助教
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8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被引入中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临终关怀在中国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伴随着我国电视荧屏上民生新闻栏目的迅速繁荣,同质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业界和学界所诟病。面对瓶颈与危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实践中积极寻求出路,形成了类型分化的发展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