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早期的“唯物史观”。它所包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社会发展规律、实践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最终创造者等观点,成为人们认识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依据。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得唯心史观彻底破产,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到了19世纪80、90年代社会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盎然,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工人阶级在一定程度上能与资产阶级和平共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各种误解唯物史观的思想、言论四处流传;同时唯物史观的完善和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恩格斯在他的晚年作出了一件对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地丰富和完善。他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变化多端的世界,仔细地分析历史发展进程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产生了新认识;他又重新研究以前的物质生产并且大胆质疑,从繁多浩瀚的“物质堆”中找到了“人”,创立了“两种生产理论”;他慎重地寻求历史发展方法,综合考察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抛弃了机械的“物质决定论”,寻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创立了“历史合力论”;他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研究它们的形成发展规律,创立了“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理论”;同时,他还分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和手段,主张用议会斗争作为斗争的主要方式。晚年的恩格斯肩负重任,但他执著地高举唯物史观的旗帜,孜孜不倦地工作,用自己的言行秉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用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唯物史观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进行了完善,对错误的观点进行了修改,对新的观点进行了发展,使得唯物史观最终成为一个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态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应该呈现出和谐社会的态势和状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全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