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集成水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州区水资源管理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问题正日趋严重,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水资源日益稀缺,各种用水矛盾全面激化。传统的以供给管理为主、部门分散管理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有效解决这些水资源问题。以需求管理为主、重视部门协调与公众参与IWRM 被认为是最能有效缓解当前水资源问题的管理模式。参照全球水伙伴提出的标准的IWRM 目标与实施框架要求,评价分析区域水资源管理绩效其影响因素,从而明确研究区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存在的不足,可为研究区从IWRM 角度改善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以位于水资源问题突出的黑河流域中游的甘州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背景下的水资源管理为研究案例,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绩效及影响因素从IWRM 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首先,在对全球水伙伴(GWP)提出的IWRM 理念、原则、框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区域特征,较全面的提出了适于甘州区及其灌区的IWRM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其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从而为全面客观评价甘州区/灌区IWRM 绩效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提供了基础。其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维度: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公正性、用水效率与效益及管理机构自身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括区域水管理体系内的实施环境(制度及资金支持)、管理体制作用、管理手段因素以及区域自身发展水平四个方面的因素。   其次,在对甘州区多位专家问卷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甘州区/灌区IWRM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甘州区水管理绩效指标体系中权重较大的指标分别是反映水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水资源开发系数、反映综合用水效益单方水GDP 产出、反映农业用水效益的单方水农业产值、反映生态可持续性的森林覆盖率,说明维护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提高用水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农业用水效益对于甘州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对重要的意义。在甘州区灌区水管理绩效指标体系中,权重较大的指标分别是反映灌区水资源可持续性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反映灌区生态可持性的植被覆盖率、反映灌区农业用水经济效益的单方水农业产值和反映农业用水效率的亩均灌溉用水量,说明对于灌区层面,保护和控制地下水开采、提高生态植被的覆盖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对于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对重要的意义。   再次,运用相对变化指数法及加权综合指数法,在对甘州区/灌区水管人员、用水户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基础上,计算了甘州区/各灌区IWRM 各项及综合绩效指标值,并进行了分析评价。主要结论有:①甘州区IWRM 综合绩效显著,但各维度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用水效率与效益总体绩效突出、管理机构效率总体绩效不显著、环境可持续性绩效下降,表明甘州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及水管理中可能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等问题。②环境绩效表现出生态可持续性绩效提高幅度不大、水环境可续性绩效显著下降,反映了甘州区水资源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③甘州区水事纠纷大幅减少用水秩序大大改善。④甘州区用水效率与效益总体绩效突出,但农业用水效率绩效偏低,表明甘州区水管理中农业节水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⑤在管理机构工程性绩效中渠系衬砌率提高幅度最大,而渠系维护完好率变化不显著,说明甘州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最后,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对甘州区IWRM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改进措施。得出的结论主要有:①甘州区灌区水资源管理通过制度建设、体制创新及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综合绩效;但作为提高区域IWRM 绩效内在驱动力的区域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管理手段因素总体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②由于缺乏环境保护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当前甘州区灌区水管理实施环境(管理制度与投资环境)与体制不利于水管理环境绩效的提高。③甘州区灌区水管理中信息的公开、水管人员的能力建设、普通用水户代表在关键水事会议中参与程度有效地促进了灌区水管社会公正性绩效的提高,而水管理体制中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普通用水户缺乏有效反馈意见和利益诉求的正常稳定渠道,成为当前灌区水管理社会公正性绩效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④甘州区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绩效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高效经济作物的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农民文化水平及灌区水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力度等因素;而用水测量、水票的运用、灌溉用水交易对促进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⑤促进灌区IWRM组织机构效率绩效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对灌区管理机构运行经费的支持、灌区水管人员的培训等;而灌区自身的水利投资力度、管理体制中民主监督及管理人员与用水户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制约管理机构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由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通过进一步鼓励农村社区与用水户在水管理决策、监督及水利建设投资中的参与,调动和发挥灌区内部经济与人力资源优势提高水资源管理总体绩效;通过增加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投资及管理体制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推广及污水治理投资力度提高管理的环境绩效;通过完善灌区水管理的民主监督机制及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民主程度和管理机构效率;通过进一步推广抗旱农作物品种、提高终端用水户的用水测量率、完善水市场等手段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通过承包经营等制度改革,鼓励农村社区与个人增加对渠系管护的投资力度,提高渠系维护完好率。
其他文献
乡村旅游以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成为满足都市人群放松身心、缓解情绪、陶冶自然和文化寻根的首要选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已成为
目前,针对农村发展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GEF项目已在甘肃省内实施,这是对农户生计结构理论的新实践。农户家庭生计结构是否发生了质的转变,生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传统能源面临枯竭,此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将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淮平原区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对该区域秸秆资
年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事件:一方面,它仿佛印证了小说《平凡的世界》问世三十年来普通读者群异乎寻常的追捧[1]与精英
期刊
通过对草原灾害历史资料的收集,明确草原灾害现况,参考了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评价标准,构建了草原灾害调查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GSM技术、GPS技术,开发了基于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的经济与社会现象,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同样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砥柱,而我国东部沿海
黄泛区是黄河历史上经多次决口泛滥、改道沉积所形成的自西向东带状分布的大片冲积平原。该区耕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该区人口密度也大,近年来内整个生态环境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