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连续通信控制的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一致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自主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生物群集行为的内在机理,还能有助于解决多机器人编队、智能电网等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然而,许多自然现象或实际系统不能用经典的整数阶微积分动力学框架来?述,而采用分数阶微积分模型能够更加科学的刻画其物理与动力学过程以及更加精确的反映其系统特性,所以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信道传输带宽的有限、外界环境的干扰以及控制器的设备限制等原因,自主体之间信息的连续通信以及控制器的持续更新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文以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为对象,基于三类非连续通信控制策略,研究了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了基于周期采样控制策略的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一致性问题。在周期采样控制策略下,每一个自主体仅在给定的采样周期时间点进行信息传输和控制器更新。综合运用Laplace变换、数学归纳法和稳定性理论,得到了在周期采样控制策略下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达到一致的充要条件。此外,详细分析了对给定网络拓扑结构和控制增益强度的系统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周期以及对给定网络拓扑结构和采样周期的系统如何设计合适的控制增益,为参数的选取?供了导向。
  研究了基于采样的间歇控制策略的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一致性问题。在基于采样的间歇控制策略下,控制器在每一个采样周期内的前一段时间工作,后一段时间休息。结合周期采样和间歇控制技术,设计基于周期采样的分布式间歇控制协议,得到了在基于采样的间歇策略下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达到一致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系统达到一致与采样周期、交流带宽、控制增益强度、系统阶次、网络拓扑结构之间关系的显性表达式。
  研究了基于采样的间歇控制策略的具有输入时间延时的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一致性问题。设计含有输入时间延时的基于周期采样的分布式间歇控制协议。考虑输入时间延时、采样周期、交流带宽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详细分析并得到了在基于采样的间歇控制策略下具有输入时间延时的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达到一致的充要条件,给出了系统达到一致与采样周期、交流带宽、输入时间延时、控制增益强度、系统阶次、网络拓扑结构之间关系的显性表达式。
  研究了在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下,具有一般线性动力学的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的一致跟踪问题。在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下,为每一个自主体设计仅与自主体自身状态有关的触发函数,每一个自主体仅在给定的事件触发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进行信息传输和控制器更新。综合运用Mittag-Leffler函数和反常积分的性质,给出在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下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达到一致跟踪的充分条件,并从理论上证明所设计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能避免Zeno行为。
  研究了具有输入时间延时的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在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下的一致跟踪问题。通过应用联合测量方法,为每一个自主体设计仅与自主体自身触发时刻状态有关的分布式控制协议。综合运用Mittag-Leffler函数的性质,结合反证法,给出了对于任意大的有界输入时间延时,分数阶多自主体系统达到一致跟踪的充分条件,并从理论上证明所设计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能避免Zeno行为。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三明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分离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以及构建核酸指纹图谱,为三明市食源性疾病的监控和临床指导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对相应的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及测序研究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利用PFGE方法获取相应的核酸指纹图谱。结果:共获得102株沙门氏菌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总耐药率为92
学位
骨骼肌是维持机体运动的重要器官,也是生物体含量最多的组织,在人类中占据了40%的含量。骨骼肌容易受到损伤,已知的外界因素如:低温、穿刺、电感、过度运动;或疾病因素如:肌萎缩症、神经性病变等都会对骨骼肌造成损伤。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则会造成运动障碍、肌肉大量缺失甚至死亡等严重结果。肌肉星型细胞(satellite cell)的存在使得骨骼肌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星型细胞经过自我扩增后经历成肌分化、融合
学位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原产于日本琵琶湖,1997年引入中国,是目前中国的重要育珠对象之一。经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池蝶蚌在性腺发育过程中12月龄后就出现明显的性别分化,但在28月龄时出现雌雄同体现象,发育为雄性的个体其雌性生殖腺细胞凋亡,直至完全退化,发育为雌性个体的其雄性生殖腺也是如此。这说明一定有某些机制控制生殖细胞的凋亡,并最终决定着池蝶蚌的性别分化。为揭示这一科学
学位
肺腺癌是一种动态多样的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居于恶性肿瘤的前列。在临床上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缺乏特异性状,很难进行准确诊断。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需要多种基因和蛋白质的调控参与。本论文基于多平台芯片数据,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肺腺癌不同阶段的基因表达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  本论文在ArrayExpress数据库下载全部关于肺腺癌分期的多平台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对不同平台表达谱数据进行质量控
学位
酿酒酵母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相对于较为复杂的人类基因组来说,因为它的基因结构与组成相对简单,所以酿酒酵母常作为研究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模式生物。  本论文以酿酒酵母基因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酿酒酵母细胞周期表达数据,在细胞周期的4个不同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统计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序列特征(密码子使用偏好,折叠自由能)、基因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基因共表达网络的
学位
颈链与马达头部的对接是驱动蛋白的发力过程,颈链对接的驱动力来源于ATP与驱动蛋白核苷酸结合位点的结合。颈链与核苷酸结合位点分别位于驱动蛋白马达头部的两侧,由中心β片带动的马达头部的转动在核苷酸结合位点与颈链之间起到了传递力和放大构象变化的作用。α4螺旋是驱动蛋白马达头部最长的α螺旋结构,是马达头部重要的微管结合位点。α4螺旋具有双亲特性,亲水的带电、极性氨基酸大多分布于螺旋下侧与微管的接触面上,疏
学位
驱动蛋白是分子马达的一种,是真核生物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蛋白质。驱动蛋白能够携带细胞器以及生物大分子沿着微管快速行走,并且准确地将这些“货物”送到所需要的地方。驱动蛋白沿着微管行走的力产生机制是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领域中最前沿的课题之一。驱动蛋白沿着微管行走产生力的关键元件是颈链。颈链向马达头部的对接直接驱动了驱动蛋白在微管上的行走。驱动蛋白的颈链是一条由约14个氨基酸组成的β条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起
学位
火焰气相沉积法(FCVD)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产品纯度高、球形度高、粒径可控的优点,是近年来纳米颗粒材料,特别是纳米陶瓷颗粒材料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制备术之一。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尺寸与形貌影响和决定了纳米颗粒的结构、电、光、流动、烧结等性能及TiO2光催化特性。本文研究了工业丙烷/空气火焰CVD法制备纳米TiO2颗粒材料的尺寸特征,从产品的TEM照片得到了不同操作条件下16个样品的颗粒积累尺寸分布
人脸检测是进行人脸分析的第一步,其指的是判断给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则标记出人脸的位置。虽然传统的算法能够较好的检测出正面人脸图像,但由于肤色、表情、遮挡、光照等因素影响或在其他复杂环境下,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卷积网络能够自动提取特征,降低外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人脸检测中。但大多数准确率高的算法网络层数都较多或使用复杂的级联结构,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实
近年来,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随之出现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及空气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尤其在城市区域这些问题更为严重。为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压力,需要车辆安全且高效地在市区行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将占据汽车市场的重要席位。为此,本文研究城市路网环境中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问题,其中主要包含两部分: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前者建立所要规划路径的框架,后者弥补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