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技术及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方法,观察中风患者与正常人脑区功能强度的异常位点,对比针刺治疗与常规治疗前后局部脑区强度变化。探讨针刺治疗对缺血性中风脑功能活性影响的中枢机制,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1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针刺组(B组)和常规组(C组),另外纳入15例正常人(A组)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纳入者进行第一次rs-fMRI扫描,并用ReHo法分析采集的数据,针刺组、常规组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对针刺组、常规组行第二次扫描并分析数据。针刺组、常规治疗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使用NDS、FMA、MBI量表进行评定。分析比较fMRI得到的数据及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定结果。结果:1.临床量表评定结果:①组内比较,针刺组和常规组治疗后NDS评分降低(p<0.01), FMA及MBI指数评分增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组间比较,治疗前针刺组和常规组NDS、FMA、MBI指数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基线平衡;治疗后针刺组和常规组NDS、FMA、MBI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静息态fMRI结果:①缺血性中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患者ReHo值在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楔前叶、小脑高于正常人(p<0.05);在中扣带回等脑区低于正常人(p<0.05)。②针刺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患者在右侧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楔前叶、右侧小脑、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升高(p<0.05);治疗后在左侧中央前回、BA6区、左侧额上回、双侧颞中回、左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左侧小脑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③常规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患者右侧额上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顶下小叶等脑区ReHo值升高(p<0.05);治疗后左侧中央前回、BA6区、双侧额上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顶下小叶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结论:1.临床量表评估显示,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2.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比较,ReHo值增加的脑区主要在健侧(右侧),可能与健侧脑区参与重组和代偿有关。3.针刺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情感缺陷得到改善,可能与针刺激活运动与情感相关脑区有关。4.治疗后,针刺组及常规组ReHo值增高脑区以患侧为主,可能与治疗后患侧(左侧)脑区重组增强,对健侧代偿的依赖性减弱有关。5.针刺组较常规组激活的脑区范围更广,强度更明显,针刺治疗对常规治疗有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