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的关注,农村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也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举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产业和战略性的事业,对于实现上述目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农村教育(主要指农村义务教育)相对于整个教育均衡发展而言,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处于弱势群体和弱势地位的农民,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愿望却相当强烈,知识能改变命运,教育将影响一生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对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政策的失误,目前农村教育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本文力图在对农村教育以及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提出一些想法和观点,以期能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农村教育的困境及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主要从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教育公平问题伴随着农村教育的缓慢发展进一步凸显。本文认为农村教育之所以出现困境既受到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也受到税费改革的左右。国家财政改革增加了地方政府投资教育的困难,县乡政府难以承担起所分配的财政责任。农村的税费改革取消了各种收费,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和保证农村的社会稳定,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取消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大部分教育集资,地方财政不能完全弥补取消以上收费所带来的缺口,因此农村的校舍改造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受到极大的影响,教育公平问题随之也出现了。尤其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真正反映了教育公正状况的恶化。其原因就是长期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政策造成的。第二部分: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本文认为教育公平既具有历史性、相对性;也具有主观性和理想性。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并不是新时期的产物,自从出现教育现象以来就存在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经历了权力公平、金钱公平和能力公平等阶段。现在,人们日益倾向于以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为准则来分配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相对性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人类生存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教育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教育的主观性认为教育公平感的产生是人们在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评估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各有不同,具有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