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zh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历经二十几年,跨越三个阶段。即上世纪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本世纪初的全面实施和迅速推进阶段,以及2003年至今的降温、调整、完善阶段。纵观高校后勤改革的历程,简单的说,时间长、难度大、复杂性强、成果丰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推进夯实了基础,为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为高校的连年扩招和规模扩大做了有效的支撑,但必须明确的是,没有政策的指导,没有政府的主导,没有政府行为,后勤改革不会取得今天的成果,所以说,政府主导、学校承办、社会参与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原则。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以的高校后勤改革中公共政策作用为主导,以改革的历程为主线,以改革的内容为点,以改革的成果为面,采用点、面、线结合的形式,对后勤改革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简述,构画了一幅较完整的高校后勤改革的简略图。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论文写作的背景、意义、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公共政策对高校后勤改革的影响,通过对公共政策特征、功能的解读,对后勤改革和后勤改革政策的简述,使高校后勤改革政策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展现。第三部分为第二章,主要对后勤改革的历史回顾和利弊分析。回顾改革的历程,评析改革的成果,分析改革的困难和问题,对后勤改革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概述。第四部分为第三章,主要通过分析后勤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今后的后勤改革提出一些对策性思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高校后勤改革理论研究的传统模式,大胆地探讨公共政策对后勤改革的作用和影响。明确提出,上世纪二十几年中缺乏政策的导向和政府主导,后勤改革始终没有突破单兵突进和单项突破的局限;本世纪初在改革政策的统一号召下,仅三年时间,后勤改革即取得非常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后勤改革明显沉寂,改革难度增加,同样是缺乏政策的指导。所以说,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没有政策的指导、没有政府的主导,今后的后勤改革的仍将会重蹈徘徊不前的历史。
其他文献
当前 ,我国生态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论述了生态安全的含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保证生态安全 ,实现区域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立法是指在分析现行有关法律问题的基础上,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制定单独的《高等教育投资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投资法律体系。本文除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师范院校研究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共抽取436篇相关论文进行研究。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先将资料搜寻之后,按照研究的现状与结果分不同年代进行
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共同选择。但如何建设学科,学科应该建设到什么程度,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学学科组织的成长要经历生成、长成、成熟、蜕变四个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已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探讨新时期农村高等教育有效发展问题,是一个极具重要并富有
以往高校课程中一直存在着权威意识、课程话语的抽象化、中西方之间的难以融合,使中国高校课程失去了灵性和活力。追究其哲学根源是由于以往的课程中没有摆脱以确定性、整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素质员工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源泉。为了吸引和保留更多的优秀人才,各类组织纷纷展开各种管理变革。在这众多的管理变革中,薪酬管理领域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揭开了崭新的篇章,高新科技推动着人类不断地跨越理论研究领域的珠穆朗玛峰、解决人类社会实践中遭遇的美杜沙之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越来越细化,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而相应培养机制、管
法律战,是中国人民防止战争和一旦外敌将战争强加于我时起而抗争的重要法宝。它围绕武力战而展开,但与武力战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它的法律性,即以法律为斗争武器;辅助性,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