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该病毒自1994年在我国大陆首次从鸡分离得到后,在我国呈广泛流行,对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水禽特别是鸭是AIV的巨大贮存库和传染源,对AI的爆发和传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的鸭群中分离和检测到H9N2亚型AIV,因此研究H9N2亚型AIV对鸭的致病性不仅对养殖业,而且对病毒学、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一株鸭源H9N2亚型AIV通过静脉注射和鼻内接种途径感染2周龄健康樱桃谷肉鸭,每只鼻内接种或静脉注射含有107ELD50的病毒液。攻毒后,观察感染鸭的临床症状、排毒规律及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变化规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临床症状结果显示,部分静脉注射组鸭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体重增长缓慢以及短暂的呼吸道症状,鼻内接种组鸭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攻毒后,静脉注射组鸭气管排毒量在攻毒后第2d达到最高值(104.2EID50/mL),且显著高于鼻内接种组(102.4EID50/mL);鼻内接种组鸭,在攻毒后第4d,气管排毒量达到高峰(103.0EID50/mL)。泄殖腔排毒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组鸭在攻毒后第2d排毒量达到峰值(104.2EID50/mL),鼻内接种组鸭则在攻毒后第4d,排毒量达到高峰(105.2EID50/mL)且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组。另外,两攻毒组鸭泄殖腔较气管排毒量高且排毒时间长。静脉注射组的各器官组织学病变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病变,气管纤毛部分缺失,粘膜下层组织水肿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肺脏淤血、炎性细胞浸润;胰腺轻度淤血,胰腺腺泡间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以及肝细胞间淋巴细胞浸润。在鼻内接种组鸭中,仅气管和肺脏有明显的组织学病变,气管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肺脏主要表现为淤血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静脉注射组鸭的多个组织器官均能检测到病毒粒子,鼻内接种组仅能在呼吸道检测到病毒粒子。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鸭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20.68±2.8%,在攻毒后,静脉注射组和鼻内接种组的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尽管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CD8+T淋巴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30.35±4.1%。攻毒后,静脉注射组和鼻内接种组CD8+T淋巴细胞升高,并且在攻毒后第4和7d显著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第1d,静脉注射组鸭和鼻内接种组鸭脾脏IFNα、IFNβ、IFNγ和IL2表达量均上调,且静脉注射组鸭IFNβ、IFNγ、IL1B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鼻内接种组;攻毒后第4d,静脉注射组和鼻内接种组鸭脾脏IFNγ、IL1B和IL2表达水平升高,静脉注射组IL1B和IL6表达水平亦上调,且显著高于鼻内接种组;攻毒后第7d,静脉注射组和鼻内接种组IFNγ和IL2表达水平上调,并且鼻内接种组鸭的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组;攻毒后第10d,静脉注射组和鼻内接种组鸭仅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另外,在鼻内接种感染的鸭中,气管IFNγ的表达水平要高于肠道的表达水平。血清HI结果显示,两组鸭感染后血清效价均没有达到较高的抗体水平(静脉注射组26.2,鼻内接种组25.1),并且鼻内接种组鸭的抗体水平仅维持了较短的时间。由此可见,自然条件下感染的鸭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H9N2亚型AIV,因此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鸭能够有效的控制流感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