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关于我国风险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在研究时,以私人权益资本市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为基础,从风险资本的规模和来源、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和投资环节契约设计、风险资本的退出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风险投资运行现状,并结合大量风险投资行业性数据资料、典型案例和相关理论,将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情况与风险投资行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较,系统分析风险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找出问题的成因,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风险投资发展的目标模式和具体对策。 本论文主要运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包括统计法、比较法和举例法。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风险投资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风险资本规模太小,来源单一,风险投资机构不成熟,风险企业不完善,在风险资本提供者、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更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和速度,影响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影响了社会闲置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影响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以及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 当把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模式、一种体系来看待时,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微观主体包括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风险企业以及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中介体系的非完全市场化,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滞后,缺少有效的风险投资监管体系,缺少政府对风险投资行业的优惠政策,以及缺少风险投资人才。 在分析了风险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借鉴风险投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目标模式:资金来源多元化;风险投资机构以有限合伙制形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政府不再直接参与风险投资,而是为其发展服务。同时,提出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