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智能诊疗系统”计算出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平均密度,实性占比、倍增时间等指标,评估以上指标对于预测肺部结节的良恶性和浸润情况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共147例肺结节患者,共151个结节,男性57例结节(37.7%),平均年龄(51.4±9.7)岁,女性94例结节(62.3%),平均年龄(53.5±12.0)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智能诊疗系统”计算出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平均密度,实性占比、倍增时间等指标,评估以上指标对于预测肺部结节的良恶性和浸润情况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共147例肺结节患者,共151个结节,男性57例结节(37.7%),平均年龄(51.4±9.7)岁,女性94例结节(62.3%),平均年龄(53.5±12.0)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131例(86.8%),良性结节20例(13.2%);其中有96例恶性结节和13例良性结节满足术前在1年内有2次胸部CT,满足可以计算出结节倍增时间的条件。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记录结节的直径、平均密度、实性占比、“恶性概率”、倍增时间。分别计算出以上指标对于肺结节良恶性和浸润情况的预测能力。结果:恶性结节组与良性结节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吸烟史和结节直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恶性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恶性结节组的“恶性概率”明显要高于良性结节组的“恶性概率”(83.5%vs.30.1%,P<0.01),使用“恶性概率”预测肺结节的良恶性的ROC曲线分析结果为(AUC=0.963,其截断值为65.10%);分析浸润性腺癌组和非浸润性腺癌组,两组间在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和吸烟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腺癌组的结节最大直径、“恶性概率”、平均密度和实性占比均显著大于非浸润性腺癌组(P<0.01),分别使用结节的“恶性概率”、实性占比、平均密度、最大直径预测肺结节浸润程度的ROC曲线结果分别为(AUC=0.692,截断值为91.2%;AUC=0.847,截断值为26.5%;AUC=0.818,截断值为-449HU;AUC=0.840,截断值为0.95cm);分析筛选后的结节倍增时间分别预测肺结节的良恶性和浸润程度的ROC曲线结果为(AUC=0.929,截断值为776.0d;AUC=0.828,截断值为524d)。结论:本研究发现“智能诊疗系统”提供的结节“恶性概率”和倍增时间两个指标,均能够对肺结节的良恶性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但无法鉴别肺结节的浸润程度。此外,肺结节的平均密度、实性占比和最大直径这三项指标在预测肺结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均不高;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尝试训练“智能诊疗系统”对于鉴别肺结节浸润程度的能力,使其不仅能识别出结节的良恶性,同时也能帮助医师判断肺结节的浸润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由于高分辨率超声(Ultrasonography,US)的广泛使用,临床上无症状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的诊断率急剧上升。超声检查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影像学方法。本研究旨在探寻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中的高度可疑恶性超声特征在鉴别结节良恶性质中的临床价值,并研究其与甲状腺恶性结节侵袭性生物行为(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联合253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可行性及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的结扎水平不同,分为低位结扎组(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对肿瘤沉积阳性的M0期结肠腺癌患者的价值,并寻找术后辅助放疗获益的群体。方法:样本包括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于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诊断为结肠腺癌的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SEER数据库中识别出3177例符合要求的肿瘤沉积阳性的M0期结肠腺癌患者。此外,从SEER数据库提取的其他信息包括一般信息(性别、年龄和
目的:首诊Ⅳ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特异性的乳腺癌群体,研究其患者病理特征及探索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设计一个实用、便捷、直观的预测模型,利用模型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快速计算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概率,从而评估个体情况,个性化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患者信息及临床病理特征从美国公开的SEER数据库中提取,我们筛选出2010年至2015年首诊Ⅳ期乳腺癌的女性患者7433例,利用7:3的比例计算机随机分组划分成建
目的研究发现,TIPE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但TIPE2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方法探究验证TIPE2与cc RCC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⑴本研究从公共数据库中下载ccRCC患者TIPE2表达谱及患者相应的临床数据,运用网上在线数据库分析TIPE2在cc RCC组织中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自体血及微弹簧圈定位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精准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心胸外科经术前CT引导下自体血(34例)及微弹簧圈(31例)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部磨玻璃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定位方法的定位费用、定位时长、肺叶楔形切除时长、定位成功率、肺楔形切除率、定位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胸率。结果:两种定位方法共完成了65例
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措施。因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复杂、高侵袭性的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根据术前相关因素为患者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用于筛选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高风险患者,提前给予临床措施,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并管状
引言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高居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针对肺癌病理类型的研究表明,腺癌已经替代鳞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亚型。据报道,具有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预后较差,术前掌握微乳头成分的存在,可能对患者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很少有研究是基于CT影像组学的方法来识别微乳头成分,我们旨在探索一种术前预测肺腺癌中微乳头成分的有效方法。方法我们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期
目的: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恶性且临床罕见的PEcoma,eAML误诊率极高,目前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相关诊治经验尚且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对eAM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8月-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2例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e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历特征、治疗及随访,并结合查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图像特征资料,研究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找寻并建立一个结合患者术前临床和超声图像特征资料,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中央淋巴结转移状态列线图模型,为外科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人(207例)的临床和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