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髓源免疫抑制细胞(MDSC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分析不同分期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DSCs和Tregs的表达和比例,统计分析后探讨MDSCs和Tregs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和临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共35例,依据病理结果和PSA水平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另招募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前列腺患者及健康志愿者6ml外周血后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PBM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得到的PBMCs中MDSCs两种亚型:G-MDSCs、M-MDSCs以及Tregs相应的表达比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前列腺癌各组与对照组各细胞群表达比例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及各组之间表达比例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列腺癌各组患者及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前列腺癌患者PBMCs中G-MDSCs、M-MDCSs和Tregs较健康者均明显增多。G-MDSCs高危组VS对照组(P<0.01),中危组VS对照组(P<0.01),低危组VS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G-MDSCs比例与肿瘤危险程度有一定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DSCs中危组VS对照组(P<0.01),高危组和低危险组与对照组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M-MDSCs差异也不显著(P>0.05);Tregs高危组V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中危组VS对照组(P<0.01);低危组患VS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危组VS中危组(P<0.01),高危组VS低危组(P<0.01)中危组VS低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DSCs、M-MDSCs和Tregs均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参与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构建新的免疫微环境和协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在MDSCs的两个亚型中,G-MDSC可能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更重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MDSCs和Tregs比例均明显升高,因此MDSCs和Tregs有望成为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新的靶点,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