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主动脉脉压(pulse pressure,PP)、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筛选条件的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60例疑诊冠心病且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年龄20~91(61.5±11.3)岁,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患者652例(其中男性400例,女性252例),非冠心病患者208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11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入院当日或第2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等血脂综合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记录主动脉血压,包括主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主动脉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计算主动脉脉压值(PP),PP=SBP-DBP;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MAP=1/3SBP+2/3DBP);主动脉脉压指数(PPI),PPI=PP/SBP。以冠状动脉造影示心外膜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管腔狭窄≥5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将入选者分为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并且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依据中位数法将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积分分为两组(28≥积分1组>0,168≥积分2组>28)。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各个因素所占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男性、吸烟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年龄、UA、SBP、PP、PPI水平较非冠心病组增高,冠心病组DBP水平较非冠心病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之间BMI、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中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之间主动脉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之间SBP、DBP、PP、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SBP、PP、PPI水平增高,DBP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患者中Gensini积分1组与积分2组之间主动脉压比较,积分2组SBP、PP、PPI水平较积分1组增高,DBP水平较积分1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以是否患有冠脉多支病变为因变量,以性别、吸烟、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主动脉压、PP、PPI等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PP、PPI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中主动脉PPI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最显著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2.104,95%可信区间1.877-2.328,P<0.001)。结论:1、冠心病患者主动脉PP及PPI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2、主动脉SBP、PP、PPI水平越高,DBP水平越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3、年龄、糖尿病、吸烟、主动脉PP及PPI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主动脉PPI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最显著独立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