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古籍文献中有关“针灸治未病”的思想进行研究,梳理出针灸治未病思想的源流、针灸治未病的理论依据、方法及优势,为临床运用针灸治未病思想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坚实的理论依据。 方法:首先根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对清以前关于医经、伤寒金匮、针灸推拿、养生四类内容进行广泛的史料收集。按照年代逐一翻阅历代医籍的大致内容介绍,排除没有涉及治未病思想的医籍文献,保留涉及治未病思想的医籍文献。其次,对入选医籍中关于治未病的内容,尤其是有关应用针灸治未病的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并综合归纳。最后,梳理出针灸治未病思想的源流、针灸治未病的理论依据、方法及优势,最后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结果:经研究表明,针灸治未病思想源于春秋时代《内经》,于唐代《千金要方》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宋金元时期针灸治未病发展到鼎盛时期,灸疗保健的记载较多且逐步完善。明清时期的医家继承和发展前人针灸治未病的学术观点,提出较完善的治未病方法。针灸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已变防渐三个部分。 结论:针灸治未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应该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对针灸治未病思想的深入研究将会进一步拓展针灸的应用领域;继承和发扬针灸治未病思想,能更加行之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于临床,继而做到“上工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