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细菌战参与者和受害者身心状况比较研究——基于对江西上饶地区细菌战受害者采访调查的实证分析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658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其所侵略的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一种灭绝人性的战争手段,它惨无人道、骇人听闻。侵华期间,日军在中国各主要战场实施了细菌战,其中,浙赣沿线地带也是细菌战的主要实施地之一。江西上饶地区地处浙赣沿线地带,也深受日军细菌战的摧残。抗战结束后,日军在撤离中国前夕销毁了大量细菌战的实验设备、作战武器和研究资料,以致于我们今天不得不依靠一些细菌战受害者的零星回忆,结合其它研究成果,来了解和探寻当时细菌战的实际情况。 本文基于笔者对江西上饶地区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调查采访成果,借鉴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侧重于比较日军细菌战参与者和中国细菌战受害者的身心状况。根据我们的研究,日军细菌战的参与者在参战当时的心态是极端残暴的,他们受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疯狂蛊惑,受民族优越论的群体心理意识的控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细菌战。而在战后,一些当年细菌战的参与者虽有所反省,但迫于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淫威而对细菌战的罪行隐瞒有余、揭露不足。许多当年细菌战的参与者依然逍遥法外,过着丰衣足食的奢华生活。另一方面,中国的细菌战的受害者——本文重点考察的江西上饶地区的受害者,却久久不能抹去对细菌战的恐怖记忆,极度受伤的心灵一直无法修复。他们自抗战结束至今长期过着贫困、孤寂的生活,与日本细菌战参与者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人类的良知在哪里?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揭露日军细菌战的残暴性、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极端反人类性;另一方面为深受日军细菌战残害的中国百姓伸张正义、为他们讨个公道。鉴史知今,中日两国人民要牢记历史,面向未来,为共同建设今后良好的中日关系而努力!
其他文献
传统时代民商事纠纷的处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官方却只采取“州县自理”的处理机制,这就不得不借助于习惯的力量。虽然有《大清律例》、《大清会典》、《户部则例》等传统
台湾光复以后,闽台两省各方面的交流得到恢复,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短短的四年间,闽台关系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局面,在人员往来
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把书院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应从1923年4月青年毛泽东发表《湖
本论文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西文化“自我观”和“面子观”的差异,并以中西学者学术语篇的对比研究为具体实例,透视文化因素对学术语篇构建的影响,以透过文字所反映的种种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学衡派对文化激进主义产生有益的制衡和补充,作用不可低估。吴宓(1894年8月~1978年1月),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学术造诣非凡,是学界知名学者、教授、学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