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周作人等文学革命先驱者,在探索五四新文学发生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中周作人在五四革命退潮后开始对这次运动进行反思,把目标从西方文学转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探讨。1932年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把五四新文学的源流追溯到晚明,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由“言志”和“载道”两派互相起伏着交替变化的曲线进化而成的。此观点一经问世,引发了文学界的争议,于是关于晚明“公安派”的研究便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在30年代两大对立文艺观的背后,学术界关于公安派的研究愈加增多,有林语堂、郁达夫、阿英、鲁迅、陈子展、刘燮等,任访秋也是其中的一员。本论文首先考察20世纪30年代任访秋对公安派研究的时代背景,接着梳理任访秋对公安派的探索研究,其中包括他在30年代对公安派所进行的初步探索和新时期对公安派研究认识的再度深化,探究其在前后期对公安派的不同解读所蕴含的独特蕴味。最后总结其公安派研究的学术价值。全文共分为引言和正文两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简述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并分析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任访秋公安派研究的时代背景。分三节进行论述:第一节论述关于“言志”和“载道”所引发的争论。着重对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进行论述,探讨争议的前奏和高潮,争论的结果是形成了30年代两大对立的文艺观。第二节论述在两大对立文艺观的背后,自由主义作家和左翼作家以晚明“公安派”为借口进行的论战,其论争的根本还是借袁中郎说事,展开关于思想和政治之间分歧的论争。此事件凸显了左翼和自由作家之间关于文学见解的分歧。任访秋以纯学术视角来介入这场热闹的纷争,心态平和而冷静,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术精神。第三节介绍任访秋的脱颖而出,他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开始对公安派进行研究的。第二章论述任访秋公安派研究的初步探索。第一节介绍30年代初任访秋与公安派的美丽相遇,同时对公安派及晚明思潮作简单的回顾。第二节梳理两部著作《袁中郎评传》和《袁中郎研究》的大致内容。《袁中郎评传》是他读大学期间所作,《袁中郎研究》为硕士毕业时的论文。通过梳理这两本著作并比较二者在研究创作过程中的异同,分析他在20世纪30年代对公安派所作的初步探索。第三章论述任访秋对公安派研究的再度深化。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任访秋对公安派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第一节介绍对《袁中郎研究》的修订与补充。《袁中郎研究》是任先生硕士毕业时的论文,后来由于战争的爆发搁置箱底,时隔四十多年后,先生对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补充,于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修改后的著作注入了新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前期相比在内容上有所改变。第二节论述对五四新文学源头的延续。任先生在修改《袁中郎研究》的过程中,把目光从研究公安派/袁中郎及晚明文学拓展到对中国新文学渊源的探讨,出版了著作《中国新文学渊源》。这本论著的诞生,是他对公安派研究进一步深化的又一理论成果,文中论证了五四新文学与晚明文学之间的关系,成为继周作人后第一个论述五四新文学与晚明文学之间关系的学者。第四章着重论述任访秋公安派研究的学术价值。通过梳理与分析任访秋的公安派研究,使我们初步了解了任先生的文学史观。纵观先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对公安派的研究有着独特的学术真知与见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广阔独特的研究视角、冷静理性的学术态度、一以贯之的学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