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成德成人”的视角来阐释王阳明的教育教化思想,既是一种返归本根的切入与理解,又是一种在道德理性意义上更为宽广的体贴与阐发。王阳明认为,人是德性的主体,“成德”对于“成人”具有普遍性,是“成人”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惟有在“成德”的基础上才能“成人”,才能“成才”,才能“成器”。这样的进路既是王阳明本人一生的追求和实践,也是他讲学教人的主要内容。这些思想体现在王阳明哲学最重要的范畴:“立圣人之志”、“身心之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展开与分析上。在突出“成德成人”教育教化思想的同时,区分王阳明“成德成人”学说与现代教育的不同,站在古今沟通对话的平台上,上承孔孟精神,下启现当代教育,进而从人文教养和社会教化的视域,成就我们每个人理想的人格与人生。王阳明从小就立下“圣人”之志。人要做第一等人,事要为第一等事。阳明立志指向德性,依据是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意义在于挺立起“心、性、天”,强调“立志”在“成德成人”思想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对王阳明“身心之学”做出界定,以区分与“口耳之学”、“辞章之学”的不同。进而论述“身心之学”的下手工夫:“必有事焉”、“学须反己”、“事上磨炼”等。这些关注的都是人的道德本心和身体力行方面,使人“德性”得到涵养和成长,与自己的本心和实践息息相关。强调“成德”对于“成人”的普遍性,在“成德”基础上“成器”、“成才”、“成人”。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在其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知行合一”学说是“成德成人”的“试金石”。把阳明“知行”学说,落实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中,正是强调了“德性”在个人内心抉择、主体性原则挺立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大学》规模与《孟子》精神出发,反观阳明“成德成人”教育教化思想的德性进路:从“良知”本体自在,到“致良知”的体用圆融。在王阳明“良知”和“致良知”的话语系统中,突出“成德”是最普遍意义上的“成人”。反省现当代的国民教育,通过王阳明“成德成人”教育教化思想的整体呈现,我们可以得到些许启迪与收获。“成德”是“成人”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成德”继而“成人”,这样的人才是德性做主和挺立的人。这样做人,才能真正立得住,站得稳,担得起。阳明的“成德”之教,是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儒家民本思想的发觉,是对人性之善的肯定与纵深,是使人树立和挺拔道德理性的学说,是教人做生命本真的学问。人惟有德性做主,才可亲可敬、可信可为。这也就是说,“成德之教”便是要人成其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教育,德性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