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经济已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全新发展阶段。2015年中央1号文件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然而,当前我国该项转化率并不高,制约其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资金短缺。因此,以法学为主,辅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问题,本研究首先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梳理。法学方面运用了农民权益保护理论、利益与利益机制理论;经济学方面运用了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基于多学科视角,深入剖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范畴与特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内涵等,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通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情况及融资现状的考察,揭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农业科研资源分配不合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不健全,财税政策落实不到位,信用担保与评价制度缺失等,为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问题指明方向。再次,考察美国、日本和韩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政策与实践,深入分析各国融资政策选择影响因素及运行绩效,吸纳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与教训,包括融资制度与政策的选择需适应国情,增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发挥政策性辅助功能,构建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最后,提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法律问题解决对策,一是要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法律制度,需改善融资主体制度,调整财税支持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等;二是要完善融资支持政策与保障措施,包括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强化政府扶持力度,改善转化资金绩效管理,引入风险投资等。本文期许能够为相关立法及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保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充足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