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旅游目前还属于大众型旅游,游客多跟随旅行团,去享受已经为他们准备好的一切:宾馆、舒适的环境和观赏表演等。但是中国的旅游发展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已经开始向小众型,甚至个人旅游开始过渡。因此,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奔向充满浪漫色彩的少数民族地区,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早先,人类学者将追求个人满足的精英游客的旅行称之为:到别处寻找真实。他们大多认为后现代的城市生活是喧嚣的、嘈杂的,甚至是不真实的。到这些乡村中去旅游,才是去体验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自我。 由此,东道主(当地人)为了迎合旅游者而发展了旅游,旅游的经济暴利趋势了当地人为了旅游而营造表演。游客们经常会在旅游中看到当地人制作的复制品、仿制品等,以及表演式的仪式、歌舞等。虽然这个现象几乎囊括了所有旅游的东道主国家,但对于真实性问题确是人类学家眼中一个永久的话题。关于真实性的讨论由先前的客观真实性已经逐渐转向存在主义真实性了,即无论旅游中的“台前”真假与否,这个旅游经历都不能否认旅行者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个人体验的满足,没有游客因为“表演”而恼怒。 随着中国民族旅游的发展,旅游人类学也正面临这一真实性问题的讨论。本文以四川阿坝州羌族地区为例,选取理县桃坪乡、茂县西湖寨、茂县松坪沟三个地方作为本文民族旅游的研究点,对其旅游发展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羌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有其特殊性。地震之后,羌族研究的文化热带动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传统文化的弱势地位已经不言而喻。羌族文化消失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并且,每一天都几乎有羌族文化元素在泯灭。地震之后似乎掀起了一股羌族文化保护热潮,各种研究羌族文化的学者都相继投入羌族文化新一轮的研究中。正是这样一种特殊时期,旅游的发展似乎也并非学者先前所认为的只对文化单纯的破坏作用。旅游也激发了当地羌族人的民族认同和强烈的民族文化热爱,这些无不说明旅游发展的积极一面。 本文根据对以上所述的三个研究点旅游中文化表象的研究,意在说明在复杂的旅游带动下,文化正经历着变迁。虽然“台前”的表演或许已经失去了原真性,但也某种程度上巩固了散落的文化。笔者通过阐述使之对羌族地区旅游的发展有一个正确而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