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复合丝网吸液芯超薄平板热管的制造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薄平板热管具有高导热率、高可靠性的优点,在手机电脑等便携式智能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将超薄平板热管分为传统圆柱热管压扁型超薄平板热管及板壳焊接型超薄平板热管。受限于圆柱热管的尺寸,通过压扁工艺制造的超薄平板热管尺寸较小,可承受的热负荷较低。因此,为适应高功耗大尺寸的电子设备散热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三层复合丝网吸液芯的超薄平板热管,并通过毛细强化处理提升了复合丝网的毛细性能,研究了注液量及支撑柱结构对超薄平板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丝网吸液芯、支撑柱结构、重力辅助、注液量及冷却功率对超薄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超薄平板热管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物性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超薄平板热管的板壳,并对制造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采用板壳焊接工艺制造超薄平板热管,并设计了独特的壳体结构,在抽真空注液等工艺完成后使用电阻焊接的方法可将整个注液部分完全去除,从而保证超薄平板热管成品的尺寸符合设计尺寸。(2)三层丝网复合吸液芯的制造及毛细强化处理通过固相烧结工艺制造出具有不同孔隙的三层丝网复合吸液芯,并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毛细强化处理。使用扫描电镜及高速摄像机对不同参数的复合丝网进行表面形貌观察表征及毛细性能测试,得出三层丝网复合吸液芯的最优孔隙参数及毛细强化处理时间。结果表明,三层330目的复合丝网具有最优的毛细性能,爬升高度为44.2mm。毛细强化处理的时长为30分钟时,复合丝网吸液芯的毛细性能提升幅度最大,可达30.3%。(3)超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研究搭建超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测试平台,研究注液量及支撑柱结构对启动性能的影响;以极限工作功率、热阻、温差、等效热导率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了复合丝网吸液芯、支撑柱结构、重力辅助、注液率及冷却功率对超薄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该超薄平板热管在水平测试状态下的极限工作功率可高达26 W,且复合丝网吸液芯经毛细强化处理后,最大等效热导率可达13110 W/(m·K),是紫铜的32.7倍,相较于吸液芯未经毛细强化处理的超薄平板热管,提升了30.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无创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病理分级(区分G1级与G2/3级)的可行性及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来自2家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45例PNE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例为训练组(n=91,G1=34,G2/3=57),广东省人民医院病例为验证组(n=54
每年在全世界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因为烫伤、烧伤以及事故造成的皮肤损伤而饱受折磨,这些事故可能导致感染、残疾甚至死亡。为此,人们开发了不同的医用敷料来应对损伤。但是传统的医用敷料(如纱布)在保护伤口和促进伤口恢复上均有一定缺陷,单一水凝胶敷料也存在机械性能较差和不能抵抗微生物等缺点。而基于聚乙烯醇(PVA,Polyvinyl alcohol)的水凝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无毒,能够为伤口提供湿润的恢复环
本研究基于2015~2019年珠三角国控站点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珠三角不同类型站点(城区站点、郊区站点和背景站点)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年变化、月变化和超标天数等污染特征以及O3污染季节和PM2.5污染季节不同类型站点PM2.5和O3的相关性,并结合基于OMI卫星遥感数据得到的臭氧生成敏感性特征,研究了珠三角PM2.5和O3的相互作用机理,为珠三角精细化、科学化和有针对性地制
硼替佐米(BTZ)是用于癌症治疗的一线硼酸类蛋白酶体抑制剂,但是它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血液毒性等副作用的限制。在肿瘤微环境区域能够响应性释放的药物载体有望进一步提高BTZ的抗癌效果。前人的研究主要利用邻苯二酚与硼酸的相互作用构筑纳米药物载体,然而邻苯二酚存在着容易被氧化的问题。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了硼酸与氨基的给-受体作用,使用氨基修饰的寡聚倍半硅氧烷-聚乙二醇(POSS-PEG),设计了具有多重响应
目前,中国开放二孩政策,学龄前儿童的启蒙教育产品和亲子互动类产品市场前景大好,故事教育类产品是其中较为热门的品类之一,诸如图书、动画片、玩具和游戏等讲述故事类的产品类型颇受市场的欢迎,而游戏是学龄前儿童喜爱的教育方式之一。然而现有的故事教育类游戏产品多以虚拟游戏的形式居多,很多家长也限制学龄前儿童玩虚拟游戏产品。而现实生活中较为缺乏实体的故事教育类游戏产品,家长多以纯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育学龄前儿童,
在工业流水线柔性分拣系统中,通常需要使用视觉相机来实现对物体的定位与识别,从而实现物品柔性自动分拣。视觉相机通过捕获分拣场景的深度图像实现对物体的定位。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被分拣物品表面的材料特殊性,如高光、表面反光、透明等性质,视觉相机捕捉到的深度信息一定程度上大面积的深度缺失,从而影响机械臂在分拣物体时对物体的抓取。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面向柔性自动分拣系统的深度图像的修复进行了以下几
波浪能由于其能流密度高以及全球储量丰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通过不同波浪能转换装置实现对波浪能的利用已经得到实现,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优化解决。本文结合不同波浪发电技术的优缺点,对一种新型全封闭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采用永磁直线同步发电机作为直接动力输出装置,浮子在海浪的作用下做垂荡运动,从而直线发电机的动子与定子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产生电能。本文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
近两年,广东省乃至全国,空气质量整体向好,但臭氧污染却处于恶化的态势。韶关市在广东省的空气质量排名靠后,大气污染物以臭氧为主,臭氧污染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研究臭氧污染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2016-2018年韶关市臭氧污染特征,识别臭氧污染成因。采用了PCGC-TOFMS于2019年8月12日至9月18日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
化学疗法是目前癌症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但是传统的化学疗法因无法区别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而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克服多重屏障成功将药物递送至肿瘤部位至关重要。目前,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药物的靶向递送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大多数智能递药系统仅响应于单一的外源刺激或肿瘤微环境中内源性刺激进行药物释放,仍难以高效识别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另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多药纳米系统,大多数载体都无法实现药物的协同装载和
固体中的离子迁移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它不仅是许多电学材料常见的现象,而且还可能发生在高功率激光放大和高功率激光显示材料中。高功率激光在器件中产生的热效应不仅造成材料局部温度升高,还可能导致材料彻底损坏。热致组分离子迁移可作为材料损伤前的预警信息,其对材料的热输运性质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在光功能材料领域比较匮乏。此外,热致组分离子迁移导致微结构变化与光学性能变化之间联系的物理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