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的第8位,死亡率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疗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影响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因素很多,如肿瘤乏氧状态、肿瘤谷胱甘肽含量、肿瘤本身放射敏感性及放射抗拒等,其中,放射抗拒对食管癌的放疗疗效有很大影响[1]。 近年来研究发现,WISP-1与食管癌密切相关。WISP—1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调节多种组织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而放线菌素D作为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抑制RNA的转录,对WISP-1的表达量有严重影响。 纵观这些临床试验,食管癌的放疗抗拒仍是影响食管癌放疗的重要因素,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而WISP-1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影响。由此,本实验通过放线菌素D对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150放疗后WISP-1表达量的研究,目的是探究WISP-1表达量与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的关系,并探讨放线菌素D对WISP-1表达量的影响。 方法: 1.对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复苏。 2.把KYSE-150细胞复苏,分装到2个培养皿中,编号分别为1、2。1号培养皿加入10ul的溶解在DMSO的5 ug/ml的放线菌素D,2号培养皿加入20ul的溶解在DMSO的10 ug/ml的放线菌素D,采用MTT法测细胞数。 3.取出2个没接受照光的培养皿(1个培养皿加入了放线菌素D,另一个没加放线菌素D),采用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WISP-1基因的表达,同时对NF-KB等基因进行检测。 4.把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复苏,分装到32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ml的1640培养液。其中8个培养皿加入20ul的溶解在DMSO的10 ug/ml的放线菌素D,余下24个培养皿加入20ul DMSO。拿出28个培养皿(其中7个培养皿有放线菌素D,21个培养皿没加放线菌素D)到机房予6GY照光。 5.取8个没加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7个培养皿取出时间分别为照光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1个培养皿没照光,取出时间为24小时),分别对每个培养皿提取RNA、反转录,采用RT-PCR测WISP-1表达量的变化,以GAPDH做内参。 6.取8个没加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7个培养皿取出时间分别为照光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1个培养皿没接受照光,取出时间为24小时),分别对每个培养皿提蛋白、测蛋白浓度,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测WISP-1表达量的变化,以GAPDH做内参。 7.取8个加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7个培养皿取出时间分别为照光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1个培养皿没接受照光,取出时间为24小时),分别对每个培养皿提蛋白、测蛋白浓度,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测WISP-1表达量的变化,以GAPDH做内参。 8.取8个没加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7个培养皿取出时间分别为照光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1个培养皿没接受照光,取出时间为24小时),分别对每个培养皿提取上清,采用ELISA实验测WISP-1表达量。 结果: 1.10ug/ml放线菌素D既能抑制RNA的转录,又对细胞的生长是没有明显毒性。 2.2个没接受照光的培养皿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RT-PCR)检测WISP-1基因发现加有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WISP-1明显降低,同时NF-KB等其他基因的表达也受抑制。 3.8个没加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采用RT-PCR发现照光3小时后WISP-1表达量开始升高。 4.8个没加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采用Western Blot发现照光3小时后WISP-1表达量开始升高。 5.8个加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采用Western Blot发现照光3小时后WISP-1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6.8个没加放线菌素D的培养皿采用ELISA发现照光3小时后WISP-1表达量开始升高。 结论: 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接受照光后3小时WISP-1表达量明显升高。放线菌素D对WISP-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