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安徽治淮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g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了对淮河全面系统的治理。作为长期深受淮河水患影响的安徽,亦是积极响应号召,投入到治淮当中去。本文拟就1950年代安徽治淮为研究对象,结合报纸文献和地方档案,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建国初安徽治淮的兴起、经过及其效果。由于自然、历史和人为因素,淮河流域在南宋黄河夺淮后长期饱受水旱灾害之苦。明清和民国统治者相继采取了一些治淮措施,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相反,淮河流域灾害却呈愈演愈烈之势。1949、1950年,淮河流域连续两年发生了水灾,给淮河流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49年水灾之后,皖北行署即开始发动治淮,而1950年的特大水灾则更是催生了中央的治淮决策。至此,安徽治淮便由地方自发治淮转为由中央统一带领下的治淮。治淮工作全面开始后,国家采取以工代赈,在治理淮河的同时救济灾民,得到民众的积极支持。但随着灾情的远去,治淮与救灾的分歧、治淮与农耕、副业生产的矛盾和工资少等问题逐渐凸显,民众对治淮的态度便随之由积极转为消极,这严重影响治淮工程的顺利进行。而毫无疑问,治淮是不容耽搁的。在此种情况下,当局决定通过发动政治动员来调动民众的治淮积极性。随后,从中央高层到地方基层政府,都积极投入到治淮政治动员工作中去。首先,通过诉苦、时事宣传等爱国主义教育,掀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在此基础上,进而发起抗美援朝运动、立功竞赛运动和增产节约运动,来激发民众的干劲,提高劳动效率。至此,淮河治理便走上运动化的道路,治淮工程即由单纯的水利工程上升为政治任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众纷纷积极参与,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人愿意被扣上政治态度有问题的帽子。因此,治淮运动化成功地解决了民工动员困难的问题。但作为一把双刃剑,治淮运动化,在调动民众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和促进工程顺利建成的同时,也造成了片面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和人员安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以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概念为解释工具,对德国如何主导欧债危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导论部分指出文章的核心问题及研究意义,并介绍了有关本文的国内外文
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期货公司异军突起,期货公司营业部数量猛增,期货公司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期货公司之间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靠得不仅是
详细介绍了30MHz调频对讲机接收子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包括天线、滤波器电路、稳幅电路、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等。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时下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并且引起了强烈的争论。本文结合作者经验,对这一论点进行了分析诠释。
以2年生烟富3/M9T337苹果幼树为试材,用甜菜碱200mmol·L-1叶面喷施,研究干旱胁迫下喷施甜菜碱苹果幼树PSⅡ、渗透调节及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喷施甜菜碱促
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关心的问题。学分制度下,学分是否取得,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体现,是学籍异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教育管理重点所在。学生教育管理应从事后管理走向事前
广东省自2004年秋起开始了新一轮课改,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
本研究以我国中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为调查对象,编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及成本调查问卷",并对全国18省、市、自治区的32所中高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