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由多种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导致的一种可在短时间内爆发成灾的病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从不同的土壤中采集、分离并鉴定得到一系列细菌菌株,筛选得到对小麦赤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并对利用这些株进行了拮抗机理、生物学特性等研究,试验结果如下:于9个不同地块获得88株细菌分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杆菌属(Brevibacterium)、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粪产碱杆菌属菌株(Alcaligenes faecali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从分离鉴定的这些菌株中,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可有效拮抗小麦赤霉病的菌株A19、B23、C24、I2,四株拮抗细菌抑制率分别为47.32%、43.50%、45.66%、51.11%,经鉴定,菌株A19、B23、C24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I2为多黏类芽孢杆菌。通过探究本试验筛选出的4株拮抗菌株在24h内的生长状况,可知菌株A19、B23、C24在24h内OD600均可达到1.6左右,但是菌株I2的生长旺盛期OD600为0.66,故对菌株I2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菌株I2生长的N源、C源、无机盐分别为胰蛋白胨、蔗糖、氯化镁;适宜菌株I2的培养条件为:转速200rpm,pH6.0,细菌种子液接种量1%,装液量50mL(150mL锥形瓶)。本研究从分子角度出发探索生防菌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通过查阅文献筛选出禾谷镰刀菌在致病力、菌丝生长、病菌孢子生长、毒素合成等方面的8个相关基因,并对这8个基因在四种拮抗细菌作用下进行qRT-pcr表达验证。结果显示,在菌株A19拮抗作用下基因FgCdc15、Fg Rab7的相对表达量高,其余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低;在菌株B23的拮抗作用下基因FgMCA1的相对表达量高,另外7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低;在菌株C24拮抗作用下基因FgMCA1、FgCdc15、Fg Rab7的相对表达量高,其余5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低;在菌株I2拮抗作用下基因FgβNAC、FgMCA1的相对表达量高,其余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低。本试验还对菌株I2的拮抗物质进行初步探究,结果显示,虽未发现菌株I2的挥发性物质和脂肽类粗提取物质能有效拮抗小麦赤霉病菌的,但是在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时,当硫酸铵浓度达到80%和90%时所提取到的拮抗物质使得赤霉病菌菌丝颜色呈黄色,为不健康生长状态,这可为之后深入探究菌株I2对赤霉病菌的拮抗机理提供一定的方向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