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原花青素低聚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制取代表性不同结构的原花青素二聚体,为系统阐述原花青素低聚体抗氧化和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构效关系奠定基础,本试验优化了C和EGCG裂解柿子单宁40%级分(PT40)制取新型原花青素低聚体的条件,并利用HPLC-MS/MS对所得裂解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制备了几种代表性原花青素二聚体,研究了其抗氧化性和与蛇毒PLA2相互作用的构效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型原花青素低聚体的制备及结构分析采用儿茶素单体C或EGCG裂解柿子单宁,制备新型原花青素低聚体的方法是可行的。PT40与C反应的最佳条件是:C与PT40质量比为2:1,在0.1mol/L盐酸-甲醇溶液40℃反应2h,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取B型EC-EC、B型ECG-EC、B型EGCG-EC和B型(E)AFZ-EC四种新型原花青素二聚体。EGCG与PT40反应的最佳条件为:EGCG与PT40质量比为8:5,在0.1mol/L盐酸-甲醇溶液40℃反应2h,可以获得A型EGCG-EGCG、B型EGCG-EGCG、B型EGCG-ECG和A型EGCG-EGC-CH3四种新型原花青素二聚体。2.原花青素低聚体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测定了EGCG-PT40产物A型EGCG二聚体、B型EGCG二聚体、EGCG单体和B型EGCG-ECG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清除ABTS+?、DPPH?以及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结果显示四种原花青素低聚体都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并且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与聚合度、连接方式、单体组成等紧密相关。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当原花青素有相同结构单元时,二聚体的抗氧化性大于单体,即聚合度增加,抗氧化性越强;当原花青素有相同结构单元时,B型连接二聚体的抗氧化性大于A型连接;当连接方式相同时,B环上含有邻苯三酚结构的原花青素二聚体其抗氧化性大于具有邻苯二酚结构的原花青素二聚体。其中,邻三酚羟基、没食子酰基的存在对原花青素抗氧化性活性影响最大,其次是单体间的连接方式。3.原花青素低聚体与蛇毒PLA2相互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四种原花青素低聚体在生理条件下与PLA2(p H7.4)长时间反应,能形成共价复合物,但A型连接的二聚体比B型相同结构的二聚体对PLA2的结合能力更强,二聚体与PLA2的共价结合能力强于单体。原花青素低聚体与PLA2短时间共孵育,显著影响PLA2的二级结构。能通过静态猝灭方式减弱了PLA2自身的荧光,通过单一结合位点与PLA2的疏水腔发生了疏水相互作用,使酰胺I带和酰胺II带都发生了红移。总体来看,与PLA2相互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A型EGCG二聚体>B型EGCG二聚体>B型EGCG-ECG二聚体>EGCG单体。说明原花青素的连接类型是其与PLA2结合强弱的关键因素,A型连接的原花青素结合能力最强;其次是聚合度和酚羟基数量的影响,聚合度增加,即酚羟基越多,原花青素与PLA2结合更稳定。
其他文献
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造成了工程风险的普遍性,风险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传统的工程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不足,基于工程供应链的视角,立足于工程生命周期角度重新审视
目的研究中心药房药品的科学摆放。方法运用精细化理念,结合中心药房的工作实际对药品的摆放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科学有序的摆放药品,能降低药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中心药房调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近年来逐渐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因其发病广泛,病程长久,治疗困难,容易复发等特点,每年越来越多的人遭受抑郁症的困扰,针对抑郁症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也是研究遗传、进化和驯化的模式作物。玉米种质资源是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新品种的物质基础,在大量种质资源中挖掘优异等位基因
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农作物保险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分担经济损失以稳定农民收入。我国在2007年开始正式推出农业保险补贴
<正> 一、公路运输在青海的地位 作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的交通运输业,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满足人民日常交流的重要基础产业。公路运输作为五种运输方式之一,在青海省政治
感性评价方法已经被逐渐地引入服装产业,可以用于服装产品的设计方向确定和消费需求调查等领域,渗透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成衣质检以及个性化消费服务等各种环节中。服装感
通过对比国内外在线课程建设研究现状,获悉旅游职业英语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套内容丰富、模块化情景式、便于移动教学的在线课程。根据场景分类的微课程资源库建
输墨系统是胶印机中比较复杂的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本课题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研究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系
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新要求。通过分析国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管理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